原標題:“老有所養”有量更有質

● 本報記者 王舒嫄 實習記者 連潤

最近一段時間,十餘個省市陸續公佈2021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方案,基本養老金“17連漲”穩步落地落實。

從上世紀90年代初起步,到如今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10億人,再到企業年金持續擴面提速、個人養老金制度醞釀推出,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逐漸從“有保障”走向“更完善”,爲國人“老有所養”提供強有力支撐和保障。

專家表示,爲應對不斷加深的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特別是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這一領域,今年有望取得突破。

從無到有 從弱到強

“我國現代養老保障體系是在改革開放後逐步建立起來的,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在國企試點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後來逐漸實現了對各類企業、各種職業的全覆蓋。”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我國已基本建立起由國家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以及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構成的養老保障三大支柱。

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07億人。在統籌層次上,2020年,所有省份均啓動實施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全國統籌相關準備工作穩步推進。隨着統籌層次提高,實現“老有所養”將具備更強有力的保障。

企業年金方面,《2020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全國有10.5萬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2718萬人;企業年金積累基金22497億元;各地陸續啓動職業年金基金市場化投資運營,年末投資規模1.29萬億元,全年累計收益額1010.47億元。

規範發展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的行動時間表漸趨清晰。據國務院關於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由人社部、財政部、銀保監會牽頭,將在今年9月底之前出臺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相關政策,並在年內持續推進。

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成共識

緩解第一支柱“獨大”局面,讓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更加平衡、更可持續,成爲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特別是在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背景下,要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就要全面建成多層次、多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說。

董登新認爲,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面臨三大改革:加快全國統籌、逐步推進延遲退休、大幅下調繳費率。針對第三支柱養老金,他建議,將其納入家庭理財資產配置,通過個人養老金產品的大量研發,引導家庭理財從短炒賺快錢到向全生命週期養老儲蓄的轉變。

“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對於個人來說,需要多種方式爲自己的養老做好準備,構建個人完善均衡的‘養老三支柱’,即‘基本養老+企業繳費+個人儲備’。”泰康養老保險首席養老金執行官田軍稱。

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加快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大力發展第三支柱個人養老保險,被認爲是養老金融改革的關鍵環節。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重申了這一要點。

“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在緊鑼密鼓推出。”近期,在介紹個人養老保險發展情況時,人社部副部長遊鈞透露,經過充分的研究論證,借鑑國際經驗,總結國內一些試點經驗,目前已形成初步思路。總的考慮是,建立以賬戶製爲基礎、個人自願參加、國家財政從稅收上給予支持、資金形成市場化投資運營的個人養老金制度。

5月15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決定於6月1日起在浙江省和重慶市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期限暫定一年,中國人壽、人保壽險、太平人壽、太保壽險、泰康人壽以及新華人壽參與此次試點。加快推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又邁出重要一步。

“個人養老金制度應該有助於第三支柱真正在制度安排上成爲養老保障體系的一部分,增強養老金的積累和保障能力,真正實現規範發展。”郭金龍說。

在推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發展方面,田軍建議,儘快出臺第三支柱配套政策。一是個稅優惠政策在全國推開的同時考慮進一步提高稅收優惠比例。二是通過政策手段豐富和規範第三支柱產品,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比如個人養老保障產品、養老理財和基金、商業養老金等,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從而推動第三支柱發展。三是可以引入互聯網、雲計算等科技創新手段,建立統一規範的購買支付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