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读新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八大亮点

■石市裕华区法院自制漫画解读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亮点。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未保法”)正式施行,为少年儿童送上了一份“儿童节礼物”。新未保法切实考虑了社会发展需要,完善充实了大量具体可操作的制度内容,与原未保法相比,在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之外,新增加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专章,以此构建起新时代未成年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河北盈华律师事务所王亚琼律师,对新未保法的“八大亮点”进行了解读。

□本报首席记者 南开宇 实习生 刘心悦

当父母不合格 真会被“处理”

新未保法第十六条,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的监护职责范围;第十七条,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的行为;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了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可能受到的处分或者处罚。

律师解读

有人说,养个多肉植物都费劲,更何况养孩子?当父母的没有持证“上岗”一说,而在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建议提出后,一度冲上热搜引发众议。这个提议无疑是个新的方向和思路,但当时反对意见是“无法可依,难以实行”。然而新未保法实施后,再看这个问题,就有了新的答案。

新未保法就什么是不合格父母作了明确规定。比如“不能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时间、将儿童单独留置在家或委托不合格人员照看、放任失学辍学、放任吸烟饮酒、沉迷网络、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等,都属于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禁止行为。如果其父母或者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存在上述情形的,应当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配备儿童安全椅 首次国家级立法

新未保法第十八条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律师解读

新未保法除了加入“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在整体制度人文软性环境方面,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其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有全面规定外,还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及时排除引发触电、烫伤、跌落等伤害的安全隐患;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提高户外安全保护意识,避免未成年人发生溺水、动物伤害等事故的具体环节也规定得比较详细。

其中,我国第一次将应当为孩子们配备儿童安全座椅的规定写入国家级立法。可以说,新未保法,是从身心到身体力求给未成年人创造全方位的保护,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正在征求意见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也就儿童安全座椅的具体使用标准,制定了专门的条款。新未保法的引领作用可见一斑。

防控常态化 报告强制化

新未保法第三十九条明确,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并开展相关教育;第四十条明确,对性侵害等重大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强制报告。

律师解读

近年来,校园暴力、性侵事件时有发生,隔段时间就会曝出一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校园违法甚至犯罪事件,有的通过网络传播,引发极高的社会关注。对此,新未保法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的防控与处置机制。

新法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开展防治学生欺凌及遭受侵害的教育和培训。对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其父母或者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针对未成年人权益遭受侵害后“发现难”的问题,新未保法增设并全面确立了强制报告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不主动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新未保法施行后的司法判决第一案

新未保法第五十三条明确,不得制作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广告,不得在校内传播商业广告;第五十五条明确,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相关产品,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明确,酒店娱乐场所接待未成年人谨慎注意义务;第六十二条明确了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入职审查义务。

律师解读

2021年6月1日,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了一起未成年人文身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该案也是新未保法施行后,全国法院司法判决的第一案。判令“被告人章某立即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的行为,被告章某于本判决生效起十日内,在国家级公开媒体向社会公共书面赔礼道歉。”

根据新未保法规定,今后经营者面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如果不提起注意将有可能面临处罚。比如旅馆、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时,应当询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入住人员的身份关系等有关情况;营业性娱乐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的,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等。

另外,新未保法对涉及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经营场所,规定其招聘时,必须增加“入职审查”义务。上述场所应当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并禁止录用相关人员。违规的用人单位可受警告、罚款乃至停产停业的处罚。

网络管理疏堵结合 游戏运营分类管理

新未保法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第七十六条,分别对防止网络沉迷、网络游戏分类、网络主播的年龄限制等,提出明确要求。

律师解读

随着时代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之外的第四空间,它已成为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新环境。本次第七十六条与时俱进,创设“网络保护”专章,采用疏堵结合、分类管理的方式,就未成年人面临的直播网红、网络游戏等问题多发事宜,进行了详细规定。

疏的方面体现在网络素养教育、网络信息创设管理等条款,通过条文的形式具体明确为,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内容的创作与传播,鼓励和支持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适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特点的网络技术、产品、服务的研发、生产和使用。堵的方面则体现在网络直播限制、网络沉迷防治等章节。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新未保法还明确了网络游戏分类管理制度,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

国家承担监护 政府责任兜底

新未保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了国家民政部门应当对未成年人长期监护的几种情形。

律师解读

新未保法明确了国家监护制度,规定在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由国家承担监护职责,这一制度极大地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新未保法细化了国家的兜底监护责任,明确了民政部门对于未成年人进行临时监护或长期监护的具体情形和相应救助责任。一时查找不到父母的孩子,有被父母虐待的孩子,这孩子需要带走,进行临时安置,这种情况怎么办?由民政部门代表政府来承担临时监护职责。如果父母死亡,或者父母确实查找不到,被撤销了监护人资格,这种情况怎么办?国家就要来承担长期的监护职责。

赋能检察建议权 增加安全保护令

新未保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明确了检察院的检察建议权;第一百零八条提到了人身安全保护令。

律师解读

为了督促有关组织和人员积极履行代为提起诉讼的职责,新未保法规定了检察院督促、支持相关组织和个人起诉的职责,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相关组织和个人未代为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督促、支持其提起诉讼。还增加了检察院监督权、检察建议权的规定,即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对涉及未成年人的诉讼活动等依法进行监督。收到建议函的单位还必须进行答复。

新未保法进一步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严重侵犯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申请,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撤销监护人资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