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民遇到煩心事時,可以撥打“12345”市民熱線求助,但一些民生“硬骨頭”常因牽涉部門多、沉積時間長,從接訴到真正解決並非易事。

今年以來,北京市委、市政府圍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爲羣衆辦實事,創新推出“每月一題”工作機制,圍繞“12345”民生大數據和“接訴即辦”年度體檢報告,梳理出“預付式消費退費難”“普惠幼兒園入園難”“停車資源不足”等十二大類27個高頻難點民生問題,交由多部門合力碰“硬”力解難題,還由此推進多項制度改革。

入住17年拿不到房產證;辛苦幾個月卻看不見工資;智能手機成了老人看病的門檻;年紀大了沒有子女在身邊、爲一日三餐發愁;小區年久失修危機四伏……如今,“12345”市民熱線除細緻記錄市民反映的煩心事外,還成了北京市委、市政府“每月一題”的答題庫。

北京市政務服務局負責人介紹說,“每月一題”將27個難題全年同步推進,每月都要有進展。北京市委主要領導每月圍繞1個主題、選取2-3個具體問題開展專題研究,提出改革措施,實施全程督辦。

“27個題都是硬骨頭,各有各的難。”北京市委深改委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坦言,越是羣衆的急難愁盼,越必須提速解決。

截至今年5月底,“每月一題”的答卷不斷增加,例如:5.2萬套住房的房產證辦證難問題解決了;近300個小區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範圍;北京新增4950個幼兒園普惠學位;17家全國性互聯網平臺企業整改網絡消費糾紛問題1782項……

“每月一題”,觸碰最硬的民生難題

端午節前,北京市海淀區雙榆樹東里甲20號樓(以下簡稱“甲20號樓”)的145戶居民終於拿到他們等了17年的房產證。

此前,由於小區開發商“跑路”,原本需由其完成的不動產首次登記和分戶登記進行不下去,小區業主辦房產證遭遇障礙。加之原開發商售樓時存在“一房兩賣”行爲,導致36套房屋被有關部門依法查封。

該小區80歲的住戶王亞民向記者反映,這個小區2003年竣工,周邊有優質的幼兒園、中小學,但因拿不到房產證,孩子就近上學成了麻煩事。此外,小區供電、供暖都不能正常接入市政管網。

當所有業主都在爲房產證等問題發愁時,北京市多部門出臺的《關於切實解決遺留房地產開發項目不動產登記有關問題的意見》,讓這件事有了轉機。這份文件規定:業主委員會可作爲申請主體,申請首次登記,再由購房人申請分戶登記;可以委託具備資質的單位對房屋安全進行檢測後辦理竣工備案手續。這意味着,因開發商“跑路”無法進行下去的不動產登記終於有解了。

同時,北京市海淀區規劃、稅務、住建多部門及小區所屬街道辦合力提速,爲甲20號樓辦理不動產登記,很快便完成安全鑑定、入戶測繪、信息公示等工作,並在不動產登記中心開設專門窗口,爲居民辦理房產證。相關部門還與人民法院聯動,依法解決開發商“一房兩賣”的問題,維護購房者的合法權益。

海淀區清河衛生局宿舍144戶居民等待23年後拿到房產證,石景山區六合園小區144戶居民在入住27年後也拿到房產證……今年,北京市共有5.2萬套房屋業主申領到房產證。

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處負責人說,在市民熱線中,有關“不動產歷史遺留問題”的訴求較多,因此被列爲“爲羣衆辦實事”重要切入點。這是北京市今年“每月一題”的第一議題,各級黨委、政府及各相關部門都把這個題目作爲“一把手工程”來抓。

目前,北京市制訂涉及900個項目50萬套房屋的“歷史遺留項目不動產登記問題臺賬”,並形成“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項目處理市級聯席會議”和各區政府工作專班兩個層面的議事平臺,將繼續根據“尊重歷史、無錯優先、違法必究”的原則,依法依規解決不動產登記中的遺留問題。

北京市政務服務局負責人說,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利益糾葛複雜,解決難度大,需要全市一盤棋統籌推進,“每月一題”就像一根紅繩,串起了各責任方,共同攻克民生難題。

撬動改革,從解一道題到解一類題

今年4月,安徽籍在京務工人員章祖平抱着試試看的心態,撥通了北京“12345”市民熱線,表示自己想討回被拖欠了幾個月的工資。這件事很快就有人社部門介入。不久後,章祖平等117名務工人員共計200多萬元工資款悉數到手。章祖平說,他和工友在北京極少遇到欠薪的事,這件事很快得到解決,正是因爲北京有一套完整的封堵欠薪漏洞制度。

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北京市工程建設領域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辦法》,對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實名制管理、總包代發工資等問題作出規定。

北京市勞動保障監察總隊副隊長鄒鵬說,北京市要求今年年底要實現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制度等全覆蓋,以此從根本上減少欠薪發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北京市標本兼治解決“拖欠工資”,接到相關投訴後第一時間介入處置,確保務工人員按時足額拿到工資,全力做到透過解決一個農民工的問題,杜絕一類問題發生。

北京市委深改委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未訴先辦”是北京市推行的“接訴即辦”的升級版,也是北京市探索超大型城市基層治理的成果之一。

家住西城區白紙坊街道的王玉美今年82歲。最近,她發現樓下新開了一家養老服務驛站,站裏1份衛生營養的午餐只需15元,單次理髮價格15元,還提供預約上門清掃服務。這讓王玉美對自己的養老生活多了幾分期許。

在北京市的“每月一題”中,“居家養老保障”已被勾選爲“必答題”。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說,爲滿足全市24.7萬名在冊居家基本養老服務對象的生活需求,北京在全市推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在今年年初出臺相應管理辦法,爲全市1000多家養老驛站明確屬性和重點服務內容等。例如,社區養老驛站要爲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巡視探訪、跌倒應急等基本養老服務,實現爲社區養老服務的“未訴先辦”。

難題有解,基層幹部擁有獲得感

今年1-5月,海淀區7個小區共7000套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的住房有了房產證。海淀區不動產登記中心還因此收到了15面由房主送來的錦旗。

在海淀區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程躍看來,運用“每月一題”機制解決百姓的急難愁盼問題,不僅爲羣衆送去了幸福感,也讓基層幹部有了工作收穫感。

如今,在“每月一題”機制的牽引下,老百姓的切實困難往往都能得到多部門的合力回應與相關政策支持。

大興區住建委副主任孫洪宇對此感受深刻。該區下轄的棗園小區屬30多年的老舊小區,公共基礎設施年久失修,產權單位複雜,維修責任難以釐清,居民怨聲載道。在“每日一題”機制的撬動下,該小區的返修改造引入社會資本投入。

北京市委深改委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說,“每月一題”機制之所以能穩步推進,源於一套清單式的管理頒發,相關部門爲27個具體問題分別制訂了“一方案三清單”,並安排12個主責單位和50多個配合單位合力解決。其中,“三清單”即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政策清單,相關部門要按清單答題、交卷。

截至今年5月底,在27個問題中,有15個問題的市民“12345”熱線訴求派單量環比上月均有下降,例如,預付式消費退費難等問題訴求派單量降幅超10%。在市級單位全年603項任務中,有275項任務已完成,佔全年目標的45.6%。

在北京,除市級層面的“每月一題”外,16個區和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還制訂各自的“每月一題”計劃,形成了市、區、街鄉鎮三級聯動工作格局。

北京市委深改委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辦公室負責人說,“每月一題”機制既看進度,也看實效。市委、市政府不僅抓緊落實,而且採取督察督辦、回訪評估等方式,形成完整閉環系統。

此外,北京市紀委、監委還對“每月一題”形成執紀問責監督機制,對羣衆訴求辦理不作爲、慢作爲現象嚴肅執紀問責。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 見習記者 王喆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6月16日 01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