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旋律电影是热门话题。

无论“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探索”金爵论坛,还是博纳影业“中国胜利三部曲”发布会,都和主旋律电影有关。

红星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接下来包括《1921》《革命者》《铁道英雄》《中国医生》《长津湖》在内的一大批主旋律电影即将上映。

主旋律影片靠什么突出重围?

如何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

连日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论坛嘉宾、投资者以及创作者,揭秘主旋律电影的现状。

“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探索”金爵论坛 图据主办方

现象:主旋律电影即将扎堆儿上映

近年来,《金刚川》《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影片,获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尤其受到不少年轻观众的喜爱。据红星新闻记者粗略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待映的主旋律影片数量接近20部,由头部影视公司制作、知名演员主演的超15部:比如《1921》《革命者》将于7月1日上映;张艺谋执导的《狙击手》将于7月30日全国上映;《铁道英雄》将于2021年国庆节期间正式上映。此外,博纳影业的《中国医生》《长津湖》有望年内上映。

《长津湖》海报,图据片方

6月11日晚,电影《1921》作为开幕影片亮相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盛典。看完影片后,有观众表示,该片有泪点更有燃点。电影《1921》从2016年开始剧本创作,历时五年,修改二十余稿。党史专家全程参与了剧作过程,编剧团队于世界各地档案馆挖掘新史料,力求在高度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创作;黄轩、倪妮、王仁君等一批实力派演员和优秀青年演员诚挚出演,由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真实还原历史人物风采。

6月16日上午,本届上海电影节举行金爵奖评委主席论坛,本届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著名导演黄建新和《1921》剧组主创亮相,说起《1921》与《建党伟业》不同,黄建新表示,《1921》不仅在叙事视角进行了改变,还要考虑打开国际背景,“我们怎样在创作里头获得新意,怎么把这个新意表达出来,怎样接近人物,《1921》对人物刻画要求要高得很多 。”

《1921》剧照,图据片方

行业大佬建言献策:主旋律电影要符合电影的创作规律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上,电影行业大佬齐聚一堂,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表示,今年上影重点打造三部作品,除了与腾讯、中影联合出品的《1921》之外,还有《望道》,目前接近杀青,此外,《大城大楼》已完成制作。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表示,今年主投主发了两部主旋律题材影片在内部看片时都感动了很多人。“其中一部是张艺谋的新片《狙击手》,当中小米加步枪和洋枪洋炮的对决,用当时连瞄准镜都没有的落后武器,消灭敌人还取得重要情报,对整个抗美援朝的战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的很多同事在看的过程中‘几乎从头哭到尾’。”

万达影视总裁曾茂军介绍了反映武汉抗疫的《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和反映基层干部的《我的父亲焦裕禄》两部致敬之作。中影副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揭晓中影今年的片单称,《1921》之后,中影在今年还有近十部类似这样的影片出现。对于主旋律作品如何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傅若清认为表示,一部成功的主旋律影片必须兼顾艺术属性、技术属性和商业属性三个核心点:“这三点也是贯穿了整个电影制作的链条,在创作过程中,首要重视的是艺术属性,在制作过程中则要强调技术的把控,当它成为一个商品呈现给观众时,要遵循商业的逻辑。”

王长田表示,主旋律电影也是电影,如果空洞陈旧说教,观众不愿意看,也就达不到宣传作用:“主旋律只不过是人物、主题的设置有所限定,但还是要符合电影的创作规律。”

《中国医生》海报,图据片方

投资者:爆款都是因为击中了我们痛点、泪点、笑点

浙江影视集团和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等联合出品的电影《红船》也亮相本届上海电影节,该片杨扬任总制片人,叶进军任制片人,郑重任总策划,黄亚洲编剧,沈东、王德庆联合执导,侯京健、陈都灵、王志飞、张桐、唐国强、余少群、俞灏明等联袂主演。电影将于近期上映。《红船》定位于更年轻化的叙事风格,以青年毛泽东的视角与思想成长为主线,通过全新的影像风格和镜头语言,还原这段观众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让新时代的年轻观众找到共情与共鸣。

《红船》总策划、监制郑重直言,“在这样一个盛大的电影节上,大家关心的话题一定是什么样的电影是爆款?所有的爆款,都是击中大众社会心理的敏感神经,击中了我们痛点、泪点、笑点,引起共情和共鸣。我们很欣慰地看到,在一堆爆款中,主流题材电影的春天已经来临。”

谈起《红船》的优势,新华影轩总经理张小红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红船》原著作者黄亚洲有过合作,这本书有一定的读者基础,“我们想拍一个好的作品出来,原著书的作者有一定的知名度,红船本身就是一个IP。电影在演员阵容上把控得比较好,在表现手法上有新意。再就是我们的团队有合作基础,非常可靠。”

电影《红船》预告片截图

创作者:感动观众更为重要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探索”金爵论坛上,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金刚川》编剧赵宁宇认为,中国主旋律电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九十年代初涌现出一批优秀代表作,到2002年、2003年,电影产业改革,主旋律影片升级,像《张思德》《云水谣》《铁人》等在叙事上,视听美学上,人物定位上和观众共情上,给了我们这代创作者很深的影响。到了当下阶段,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电影人投入到新主流电影创作中,各方面成绩都非常不错,我们也是在探索中前进。”

金爵奖评委主席论坛 (摄影 张世豪)

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影工业体系逐渐走向成熟。国产主旋律电影不但在内容上赢得观众认可,制作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曾拍摄《张思德》《云水谣》《铁人》等主旋律电影的导演尹力表,“不管科技如何进步,不变的是艺术家在电影中能够把普通人的情感调动起来,从而跟观众达到共情互动的艺术效果。”

作为《1921》的联合导演,郑大圣亲历了从胶片时代到数字化时代的技术革新,但在拍摄《1921》时,黄建新导演曾告诉他:“不要被最新的、最炫的技术诱惑,为技术去设计场面或者镜头。”在监视器前看到演员们生动的面孔时,黄建新经常说:“你看,这是任何高科技达不到的,这才是高科技。”郑大圣表示,“这种真正内心深处火花的迸现,是任何高新科技达不到的。只有在塑造人物、传递人物内心世界时,高新技术才能为一部影片加分。”

红星新闻记者|张世豪 上海报道

编辑|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