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頭部企業平均市值增長超20倍!A股20年產業變遷大數據:“科技味”漸濃,資源型公司失寵… 

今年6月,寧德時代市值一度突破萬億元,成爲繼貴州茅臺、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平安、五糧液和農業銀行之後的“新萬億”巨頭。更值得一提的是,寧德時代是A股萬億市值公司中首次出現的科技製造企業。

縱觀A股市場20年,市值排名前100的企業在行業分佈上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電子科技類、生物醫藥類企業紛紛躋身A股頭部公司,成爲國內產業變遷和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

毫無疑問,以科技創新爲代表的新產業巨頭正在不斷崛起,越來越多的創新資本也在加速佈局國內科技行業,這些擁有創新技術能力、高研發投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企業,能否掀起A股市場的“科技浪潮”?能否進一步撼動A 股市場頭部企業舊有格局?越來越多科技企業駛上發展的“快車道”,又將給A股市場生態帶來哪些變化?

市值變化

排名前100家公司20年間平均市值增長超20倍

上市公司的市值,除了反映一家公司的發展情況、公司價值之外,還能反映市場投資的冷暖,以及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規模的變化。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已超4300家,總市值近83萬億元。記者梳理發現,20年來,A股頭部上市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大,如今市值前100的上市公司平均市值較20年前增長超20倍。

以三個典型時點的情況來看,2000年末A股市場市值前100的公司平均市值僅爲138億元,且當時尚無一家市值超千億元的公司,市值最高的公司爲寶鋼股份,彼時市值不到700億元。

而10年之後的2010年末,A股市值前100的公司平均市值大幅增至1716億元,較2000年末增長超過10倍,彼時市值超千億元的公司已經超過30家,並出現多家市值超萬億元的公司。

如今,頭部公司市值規模進一步增長,市值前100的公司平均市值進一步增加至超過3700億元,較2010年末再次翻倍,其中市值超過千億元的公司已達140家,市值過萬億元的公司數量向10家靠近。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資本市場不斷發展,以及我國經濟規模和實力的不斷增強。

“近20年來,A股市場的估值天花板確實在被一步步突破,特別是以貴州茅臺爲代表的白酒股漲幅巨大,而寧德時代近期也捅破了科技股的估值天花板。”華南一中型券商資深投行人士解楓表示,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經濟體量和規模的不斷增長。

行業變遷:

資源型公司失寵 醫藥生物、電子行業數量激增

從大市值公司行業的變遷,還能窺見國家經濟結構和產業發展的脈絡和趨勢。按照申萬一級行業統計,目前銀行板塊市值最高,超過11萬億元。醫藥生物板塊居其次,市值接近9萬億元。食品飲料板塊居第三,市值接近8萬億元。此外,電子、非銀金融、化工等板塊市值亦居前。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市值前100公司中,仍屬銀行最多,達到14家,其次是醫藥生物行業13家。接下來分別是非銀金融行業12家,電子行業9家,食品飲料行業和電氣設備行業均爲7家。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銀行板塊當前的市值和公司數量仍然最高,但其市值權重已從10年前的21%下降到目前的12%左右,而電子行業權重從10年前的2.3%大幅上升到7.9%,生物醫藥板塊的權重則由10年前的4.8%上升至9.7%。此外,食品飲料板塊的權重由10年前的3.5%上升至8.8%,由此可見A股公司的行業市值演變。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2010年末,目前市值前100公司中,醫藥生物行業公司數量增長最爲明顯。2010年末,市值前100公司中,醫藥生物行業公司僅4家,如今已有13家。此外,市值前100公司中,電子行業公司數量增長也非常明顯,從2010年末的1家,增長到目前的9家。

而近10年新上市公司的不斷加入,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頭部公司的行業構成。數據顯示,10年來,機械設備、化工、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電氣設備等行業新上市公司數量居前,而房地產、休閒服務、鋼鐵、採掘等行業新上市公司則極少。

相較之下,採掘行業和有色金屬行業爲典型資源型行業,10年前一度在A股市場舉足輕重,如今影響力已大不如前。數據顯示,採掘行業10年前在市值前100家公司中佔據11家,如今已減少爲2家,有色金屬行業10年前在市值前100家公司中佔據9家,如今也減少至2家。比如採掘行業的中煤能源2010年末時市值能排進兩市前20名以內,目前其市值僅能排在160名開外。又如有色金屬行業的江西銅業10年前市值排名在前30名以內,如今卻已排在200名開外。

“過去投資者喜歡投資傳統公司,如銀行、地產這些和國民經濟走勢更加吻合的行業,因此這些公司過去在市場上的表現都不錯。”解楓表示,隨着資本市場制度的變遷和我國產業發展,硬科技領域也在逐步突破,“科技企業的增長是非線性的,只要突破閾值,就會有很大的發展。”

股東變化:

VC/PE機構滲透率不斷提高

2009年創業板開閘,爲企業上市提供了暢通的渠道,也因此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開始瞄準擬上市企業,甚至將投資觸角延伸至更早期的初創企業。如今,一家上市公司背後有着數家機構投資者,尤其是VC/PE機構已成常態,這些機構在企業的孵化和上市進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投中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565家中國企業在A股、港股以及美股成功IPO,在這些企業中,共386家企業有VC/PE背景,VC/PE機構IPO滲透率爲68.32%。其中,科創板VC/PE的滲透率高達82.76%,創業板VC/PE的滲透率爲72.90%。

在澳銀資本董事長熊鋼看來,在當下,創新資本就像企業發展的“加速器”,能讓企業發展走向“快車道”。“資本不僅給企業提供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還有智慧和資源,如今如果僅僅靠企業內生的增長能力,發展企業是很難的,智慧、資源和資金會產生很大的合力。”

而從賬面退出回報來看,2020年賬面退出回報共計8588億元,其中,下半年佔整體的73.44%,平均賬面回報率約爲3倍。據記者統計,從股價漲幅來看,近10年股價漲幅居前的主要是一些新經濟行業股票,其中股價漲了10倍以上的個股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電子等行業,這兩大行業的10倍以上漲幅個股佔了半數以上,這些股票背後的投資機構多數賺得盆滿鉢滿。

康泰生物就是一隻大牛股,目前價格較發行價上漲超過40倍,相關機構獲利頗豐。資料顯示,康泰生物上市前吸引了不少股東入股,其中就包括磐霖丹陽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招銀國際資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等機構投資者。

以康泰生物上市前兩年入股的招銀國際爲例,2015年5月14日,招銀國際和康泰生物實際控制人杜偉民簽署《股權轉讓合同》,杜偉民將其持有的738萬股股份作價11439萬元轉讓給招銀國際,當時摺合每股成本爲15.5元。康泰生物2017年2月在A股上市,至2020年2月上述股份解除限售時,考慮權息因素後粗略估算,招銀國際的這筆投資浮盈或超10倍。

寧德時代也是一個衆多投資機構成功押中的典型案例,在上市之前吸引了衆多機構投資者,包括不少創投機構。寧德時代在2018年6月上市時,發行價爲25.14元,上市後股價一路上漲,目前寧德時代已成創業板史上首隻市值突破1萬億元的股票,考慮權息因素後,股價較發行價漲幅最多已超16倍。資料顯示,在寧德時代上市前,其股東名冊中就包括爲數衆多的投資類有限合夥企業或創投機構,數量多達數十家,包括招銀國際、中金啓元、深創投等。隨着寧德時代上市後股價連續大漲,上述股東獲利頗豐。

國有資本全面發力創業投資

外資持續看多中國

毫無疑問,創業板的開閘、科創板的推出以及A股市場註冊制改革預期,都吸引了各路資金進入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更多創新資本和創新主體的交融正在發生巨大的“化學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多年來,隨着產業的變遷,上市企業背後的機構股東性質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美元基金佔創業投資的大半江山,尤其在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等領域。但近些年,國有資本開始全面佈局創業投資,在各地政府引導基金的參與下,國內民營機構獲得了更多的資金支持,從而加大力度投入創業投資當中。

不難發現,當前在半導體、生物醫藥等硬科技企業的股東中,出現了不少有國資背景的機構股東,國有資本參與創業投資的趨勢越發明顯。“近10年來,上市公司背後的機構股東資金來源確實發生了巨大變化,2010年之前,我們的出資人多是高淨值人羣,但從2010年,尤其是2015年以後,大量的政府引導基金開始進場,我們現在的基金政府出資的比例高達50%以上。”熊鋼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部分政府引導基金不僅做母基金,還會直接投資某個優質的創新項目,直接扶持創新產業。

從創投機構持有上市企業股權的時間來看,一直以來都沒有太大的變化,只要符合條件,基金就會逐步退出被投企業,獲取收益繼續投入一級市場。但是,去年以來出現一個新的變化,不少擁有二級市場基金的創投機構,越發注重與二級市場的聯動,甚至有頭部機構欲進軍二級市場。市場猜測,這是爲了更好地繼續持有有價值的企業,真正做價值投資。

除了國內資本持續加碼投資中國創新企業之外,越來越多的外資也紛紛將目光瞄向中國這個新興市場。在國內VC/PE機構整體募資下降的情況下,外幣基金的募資卻不降反增,如高瓴資本、紅杉中國等頭部機構甚至募集到上百億美元的基金,而中國市場則是他們重要的發力點。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中國,有一套完善的創業體系。除了勤奮的人們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市場。這給全球投資者留下了持久的印象。”

A股科技企業強勢崛起

投資者“機構化”成趨勢

寧德時代此前躋身A股萬億市值企業榜單,對A股來說意義重大。事實上,從全球股市發展來看,資源型、壟斷型巨頭在一定階段市值領先並不鮮見。以美股爲例,Wind數據顯示,2010年初美股市值前5尚有2家石油公司、1家銀行,至2021年6月15日收盤,美股市值前10包括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臉書、伯克希爾·哈撒韋、特斯拉、阿里巴巴等,除了伯克希爾·哈撒韋,其餘均爲科技公司。

而這樣的發展路徑也發生在港股市場,2010年初,港股市值前10由銀行保險股、石油能源股、通信股霸榜,至2021年6月15日收盤,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已躋身港股市值榜單前5。從這一角度看,寧德時代這種在市場競爭中崛起的科技製造企業成爲新萬億巨頭,是否也預示着A股也會走出與美股和港股相似的發展路徑?

解楓認爲,“寧德時代能突破萬億市值已經相當不容易,因爲目前許多巨頭都在研發電池,競爭對手很多,實力也都很強,所以它未來發展的挑戰也會不少。”他進一步分析,像寧德時代這類企業,預計A股市場會越來越多,而且會逐漸發展爲頭部企業,這就對A股的投資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這類公司需要有比較長遠的投資策略、專業的投資能力,以及比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的機構投資者。”解楓認爲,隨着A股的科技產業逐漸發展壯大,專業的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多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