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已造林營林896萬畝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6月17日)是第27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截至2020年底,北京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到44.4%,全市超過六成的土地已被綠色覆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20年造林營林896萬畝,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北京年均沙塵天氣由26天降至3天。

北京五大風沙危害區得到徹底治理

新中國成立之初,北京的林木覆蓋率僅有1.3%,延慶康莊、昌平南口以及潮白河、永定河、大沙河流域五大風沙危害區總面積247.5萬畝,沒有森林植被護佑,澇、旱、風、沙等自然災害頻發。上世紀50年代,北京全市年均沙塵天氣達26天。“每當風沙起,處處毀莊稼”和“白天二兩土,晚上還要補”這樣的順口溜,正是彼時北京生態的真實寫照。

面對着脆弱的綠化家底,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北京陸續開展了“三北”防護林工程、農田林網、重點風沙危害區綠化造林等工程,大規模防沙治沙,成效明顯。

作爲一項專門遏制風沙危害的國家級生態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於2000年6月啓動,門頭溝、房山、昌平、平谷、懷柔、密雲、延慶等7個區納入工程範圍,通過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小流域綜合治理等綜合施策鬥風沙。據統計,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一期用12年累計實施造林營林708萬畝,植樹1.5億株,構建起了北京抵禦風沙的第一道防線。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二期於2013年啓動,截至2020年底,已經完成造林營林187.92萬畝,兩期工程至今累計完成896萬畝造林營林任務,同時還實現了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748平方公里、人工種草9萬畝、生態搬遷14934人。

從2012年開始的平原百萬畝造林工程突出利用廢棄砂石坑、荒灘荒地造林綠化,在五大風沙危害區加大生態修復力度,營造具有防風固沙、景觀遊憩等多功能森林25.3萬畝,使五大風沙危害區得到徹底治理。

今年計劃新增造林15萬畝

大片的綠色壓制了風沙,北京的沙塵天氣顯著減少。據北京氣象部門統計,上世紀50年代,北京沙塵最爲嚴重,每年多達26天。上世紀60-80年代,沙塵日數有所下降,在10-20天之間波動。上世紀90年代以後,則大幅減少到5至7天,近年來這一數字更是降至3天。

隨着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等防沙治沙工作的不斷推進,截至2020年底,全市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到44.4%,山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8.8%,比2000年增加19個百分點,全市超過六成的土地已經被綠色覆蓋。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防沙治沙辦公室主任胡俊介紹,“十四五”期間,北京將持續高質量推進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2021年計劃新增造林15萬畝,目前已經完成8.63萬畝。

同時,將加快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2021年全市京津二期工程林業任務計劃實施困難地造林1萬畝、封山育林25萬畝、人工種草3萬畝。重點實施永定河、清水河水源涵養林和河道防護林建設工程2萬畝。實施森林健康經營70萬畝,建設森林經營示範區10處。

釋疑1:北京的沙塵從哪裏來?

浮塵、揚沙和沙塵暴是我國北方地區常見的一種自然天氣現象,每年3-5月爲多發期。這主要是由於春季北方沙化地區地表裸露、土壤疏鬆,當有強烈氣旋或強冷空氣途經沙源地時,沙塵就會在強風裹挾下飛入空中,帶來浮塵、揚沙或沙塵暴天氣。

影響北京的沙塵來源分爲外來沙源和本地沙源,本地沙源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外來沙源主要有渾善達克、毛烏素、庫布齊、蒙古戈壁及我國西北地區沙漠等,傳輸路徑包括蒙古國經渾善達克沙地一帶經河北北部影響北京、從內蒙古朱日和一帶經河北省張家口影響北京、從黃土高原經山西北部影響京津冀地區。

釋疑2:今年北京沙塵天氣爲何偏多?

2021年春季以來,北京出現兩次較強沙塵暴天氣過程,塵源主要來自蒙古國。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監測,3月以來,蒙古國和內蒙古西部氣溫明顯回升,比往年高出2-6℃,降水量明顯低於當年同期。這導致積雪提前融化,沙源暴露,而植被還沒有生長。

再加上蒙古鋒面氣旋的強烈影響,從新疆北部,甘肅中西部和西部,內蒙古大部分地區以及華北北部,出現了6-8級的陣風,這爲沙塵運輸提供了條件,並在春季引起嚴重的風沙天氣。所以治沙還需要加強國際合作。

釋疑3:風沙源治理過程中,如何維護農民利益?

風沙源治理作爲一項系統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生態效果,也注重維護農民的利益。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在山區,北京不斷完善生態林管護機制,4.4萬名生態林管護員實現養山就業、生態增收。平原150餘萬畝生態林構建了分級分類精細化管護體系,建立了“市-區-鄉鎮-專業隊”四級專業管護隊伍600餘支,5.8萬人綠崗就業。

防沙治沙還實現了治沙與致富相結合。“十三五”期間,北京推進林下經濟推廣,探索實踐林藥、林花、林菌、林糧、林草、林遊等11種林下經濟模式,全市林下經濟累計完成推廣建設28.22萬畝。林下經濟累計實現產值11.5億元人民幣,累計參與建設的農戶近3.2萬戶,帶動就業4.9萬餘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