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綜合澎湃新聞、中國經濟網、第一財經資訊、21世紀經濟報道、網易財經、秦朔朋友圈等

美國的通脹“爆表”了。繼4月之後,美國通脹再創13年新高,5月CPI同比上漲5%,再度點燃了市場對通脹的討論。

當地時間6月10日,美國勞工部發布的報告顯示,自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全美消費物價指數(CPI)環比上漲0.6%,增長至5%,爲2008年8月以來的最大年度漲幅;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環比上升0.7%,同比上升3.8%,爲1992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這遠遠超出了此前經濟學家的預期,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美國通脹的擔憂。

在通脹持續的壓力下,美聯儲目前的態度從否定存在通脹,到承認通脹的現實但堅稱“高通脹只是暫時的”,美國一副“躺平”的姿態來面對不斷高漲的通脹風險的背後,到底有哪些原因?未來通脹和市場的邏輯將如何演繹?這又對中國意味着什麼,中國該怎麼辦?

5個跡象表明美國通脹危機正在加速

過去4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美國一直處於低通脹環境中,因此許多美國人甚至沒有一個參考框架來了解高通脹環境是什麼樣子。

但現在美國人正面臨一場通脹危機,與自1970年代以來所見過的任何情況都不一樣。爲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一直在借貸、印製和花費鉅額資金,用新現金充斥金融系統。

雖然,採取這些措施是爲了刺激美國經濟,但在此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個可怕的通貨膨脹怪物,它不會輕易被馴服。實際上,展望未來,事情看起來非常黯淡,比如,下面是由資深經濟學家邁克爾·斯奈德在其發表的報告中列出的通脹危機正在加速的5個跡象。

第一個跡象是,通脹往往對處於經濟收入底部的人造成最嚴重的打擊,但在這一點上,現在,即使是大多數美國的百萬富翁也表示他們“非常擔心通貨膨脹”,根據CNBC在6月8日對750名百萬富翁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多達65%的百萬富翁擔心近期財政支出造成的通貨膨脹。其中,34% 的人表示他們非常擔心。

第二個跡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現在也對通脹危機發出警告。本週,德意志銀行的一組分析師警告說,“忽視通脹會讓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坐在一顆定時炸彈上”,因爲美聯儲繼續執行其超級寬鬆的不限額度的貨幣政策並明確認爲當前的通脹壓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暫時的。

第三個跡象是,美國的房價繼續飆升至紀錄高位。這段時間以來,BWC中文網國際財經團隊注意到,包括投資基金、富人、外國人都在大肆搶購美國房產,這讓普通購房者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據美國商務部在一週前公佈的多項數據顯示,截止到4月,全美範圍內的房價正在大幅飆升,標普席勒房價指數3月較2020年同期上漲13.2%,爲2005年12月以來最大漲幅,數據顯示,包括紐約、舊金山在內的美國90%的城市房價指數均創下新高。但由於價格上漲抑制了需求,美國新房銷量下滑幅度超出預期,數據顯示,4月新屋銷售較3月下滑了5.9%,因購房者無法承擔住房成本。

據全美房地產經紀公司Redfin的最新預計,2021年美國的房屋銷售額將達到創紀錄的2.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7%,這將是自2013年以來最大的年度增長,也遠高於2008年因樓市次貸危機引發金融危機時期的任何一週的峯值。這也使得華爾街對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擔憂情緒增加,據NAR在其追蹤的183個大都市中,89%的美國地區房價在2021年一季度出現兩位數的躍升上漲。

據行業機構MortgageBankers Association的數據,在美國樓市次貸危機之前(2006年)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總價值爲25.6萬億美元,目前,該數據已經躍升至33萬億美元。

第四個跡象是,美國二手車價格現在正式進入“不可思議”的領域。本週,我們瞭解到二手車價格指數自2021年迄今已經飆升26% ,根據最大的美國的汽車拍賣運營商日前發佈的二手車價值指數,5月份在美國各地拍賣的二手車價格比4月上漲了4.6%,今年迄今上漲了26%,比2019年4月上漲了45%。

第五個跡象是,美國的食品價格繼續飆升,比如,我們現在繼續能看到美國各地持續的有關食物短缺的報道,而目前發生在美國西部的嚴重乾旱在未來幾月內只會加劇這種情況,毫無疑問,在通脹和供應鏈的壓力下,美國在2021年將出現嚴重的糧食赤字,雪上加霜的是,原料、人工和運輸成本的上漲也正促使其和其他食品生產商提高價格。

比如,在佛羅里達州,PapaBee的老闆Lorie Hamm說,她所在地區的餐館只提供數量有限的雞翅,她還說,自2021年初以來,此類雞翅的價格幾乎翻了一番,年初,一箱雞翅售價70-90美元一箱,現在每箱大約150美元。

據美國媒體BusinessInsider公佈在其網站上的一些美國目前正在經歷的最嚴重短缺的列表,這些產品包括計算機芯片、棕櫚油、雞肉、培根、熱狗、進口食品(如奶酪,咖啡和橄欖油)及玉米等等數十種和美國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用品。

美國通脹率爲何躍升?

在過去的十年裏,美國的年平均通貨膨脹率低於2%,上一次通脹率如此之高還是在2008年經濟衰退期間。

諸多美國媒體指出,本次通脹率上升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隨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美國社會的經濟活動再度活躍,使得民衆對消費品和其他服務需求強勁。

就5月的通貨膨脹情況而言,《華盛頓郵報》分析指出,5月的通貨膨脹率高企與疫情後經濟重新活躍的領域以及疫情期間出現異常高需求的領域不無關係。

以旅遊行業爲例,2020年春天,疫情在美國本土暴發,彼時全美幾乎沒有人出遊,這導致航空公司和酒店業務量遭大幅削減。如今全美經濟活動逐漸活躍起來,民衆恢復旅行,酒店價格比一年前上漲了10%,機票價格上漲了24%。

除此之外,疫情還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一年來全美民衆乘坐公共交通的意願降低,進而助推了二手車市場的火爆。《華盛頓郵報》報道稱,二手車的價格也在一年之間上漲了近30%。

與之類似,隨着疫情期間民衆需求的增加,洗衣機和烘乾機價格上漲了27%、自行車價格上漲10%、天然氣價格也較去年同期上漲了56%。

報道指出,當通貨膨脹率上升時,最大的輸家或是窮人,因爲他們將大量收入花在購買生活必需品上。不過,部分經濟學家樂觀地預計稱,隨着經濟政策的調整,商品供應量會逐漸提高,價格上漲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因此,儘管當前通脹率較高,但華爾街、拜登政府和美聯儲的經濟政策制定者仍認爲現狀可控。

另有經濟學家及分析師認爲,美國通脹快速上漲的根源,在於美國政府不負責任的貨幣寬鬆及財政刺激計劃。

2020年3月後,疫情衝擊使美國股市遭遇史無前例的四次“大熔斷”,爲挽救美國資本市場免於崩潰,美聯儲使出無限量化寬鬆的“大殺器”。

僅2020年3月的一個月內,美聯儲就增發3萬億美元,此後維持每月1200億美元購債計劃,持續向金融體系放水。

拜登政府不僅延續了特朗普時期的寬鬆貨幣政策,還一口氣推出數個經濟救助和刺激計劃,總支出規模達到7-8萬億美元。

有學者指出,拜登政府支出的增長規模,已經大大超過了羅斯福新政、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里根80年代初擴張軍備等歷次美國經濟刺激計劃。

如此龐大的貨幣、財政刺激規模,使美國貨幣洪水到處氾濫。美國家庭、企業和個人手握大把現金,單是個人儲蓄就從一年前的1.6萬億美元激增至驚人的4.1萬億美元。銀行存款多到銀行不能承受,要求儲戶取走或花掉。

在美國,通貨膨脹不僅是經濟議題,在政治極化嚴重的情況下,該議題很快成了共和黨議員在政壇上攻擊拜登政府的利器。在民主黨人看來,高通脹率是經濟復甦的跡象;而共和黨人則藉此攻擊拜登政府,稱這是經濟失控和政策不佳的跡象。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稱,共和黨人試圖藉助通脹數據抨擊拜登的大規模撒錢政策,並呼籲美聯儲停止向金融體系注入鉅額資金。

賓夕法尼亞州共和黨籍衆議員帕特·圖米在推特上表示,國會的鉅額支出是造成高通脹率的原因,是時候結束這一行動了。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也表示,“最新發布的通脹數據讓許多美國人感同身受,拜登政府支出法案阻礙了美國的經濟復甦。”

儘管美聯儲嘴上仍然高聲“維穩”,但內部不得不正視通脹的事實,4月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會議,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次討論收緊貨幣政策立場的可能性。

本週,美聯儲FOMC(公開市場委員會)舉行議息會議,北京時間6月17日凌晨兩點半,美聯儲在兩天的內部會議之後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宣佈維持現有利率不變,同時也會繼續維持從去年六月開始的每月至少回購1200億美元美國國債和其他相關債券的做法。

高通脹是短期現象還是長期風險?

面對不停刷新歷史的通脹指標,經濟學家們和分析師們對美國通脹的看法日漸出現分歧。

PNC Financial Services的資深分析師BillAdams表示,“通脹的根本原因是供應鏈中斷、勞動力短缺和刺激計劃等短期問題。所有這些推動通脹的因素在今年下半年將不再是一個大問題。”

美國投資者普遍認爲,當前通脹高企是暫時現象,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以及供應鏈受到影響所致,“這意味着當前的通脹上升將是過渡性的。”

當然,也有人不認同美國當局和市場這種態度。有分析指出,一旦通脹走高,就很難在不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加以控制。美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米歇爾·邁耶近日表示,若將近期所有的通脹問題均視爲“暫時出現”,並不合情理。

美國新聞網站《商業內幕》援引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西格爾觀點稱,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將在未來兩三年之內突破20%,相當於上世紀70年代美國惡性通脹的情況。

大灣區金融家協會主席王龍也表示,美國通脹可能不是短期風險。“如果以接下來6個月通脹環比增長平均0.3%來預測,今年年底美國通脹同比增長速度或將達到5%。因此,通脹在今年下半年難以完成短期的快速下調。”

王龍還表示,通脹的分項指標也表明美國通脹壓力不小,如房地產價格指數最近就面臨較大的上行壓力。“整體而言,美國今年下半年還是會有比較大的通脹壓力。”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洪灝指出,“估計美國通脹將繼續向PPI產成品傳導。”

高盛首席財務官Stephen Scherr表示,雖然目前酒店、航空等行業價格急劇上漲,但是這些行業價格漲幅已經放緩,因此通脹風險將逐漸降低,但這不代表通脹不是問題,只是意味着美聯儲和其他國家中央銀行能夠處理當前的風險。

美國銀行發佈的6月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在224位受訪者中,73%的受訪者認爲最近的價格壓力將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減輕,並最終回落至正常水平,23%的受訪者認爲通脹將是永久性的。

白宮和美聯儲預計,在供應鏈恢復、工人重返零售行業後,當前的通脹壓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解。

但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傑指出,與通脹相比,美國的就業情況目前並不樂觀。“即使失業補助金仍然很優厚,但在非農就業層面,失業情況並沒有出現大幅的改善,離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王龍表示,雖然目前美國通脹水平超過了美聯儲設立的2%的目標,但就業數據顯示,目前就業形勢並沒有回到美聯儲認定的自然失業率水平。

王龍對記者強調,就業數據將是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的催化劑。“如果失業率能回到5%左右,或者每週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能回到20萬人左右,美聯儲就有可能考慮收緊政策。”

相當一部分專家認爲,如果美聯儲不盡快採取行動,通脹將有長期的影響。

資深投資策略師DavidRoche預計,高通脹將持續到2022年,美聯儲將被迫“逐漸”縮減其前所未有的貨幣刺激措施。

美國爲何“躺平”?

從否定存在通脹,到承認通脹的現實但堅稱“高通脹只是暫時的”,美國市場對待通脹越來越呈現出一副“躺平”姿態。5月份CPI數據公佈後,美股市場反應相當平靜,三大股指甚至小幅收高。

爲什麼美國對通脹風險近乎無動於衷?背後到底有着哪些原因?

首先,美國眼下最看重的目標是促增長而非穩通脹。美聯儲去年8月份宣佈的新貨幣政策框架就表明,美聯儲會容忍通脹率“適度”高於2%“一段時間”,以實現2%的平均通脹率目標。

從美國當局此後的各種公開表態來看,其心裏打的算盤多半還是用天量的債務規模以及通脹指標的穩定當本錢,去豪賭寬鬆政策能夠刺激美國經濟儘快恢復內生動力。

其次,美國當局高度忌憚資本市場的反應。去年以來,只要有關於退出寬鬆政策的“風吹草動”,美國資本市場定會“就地躺倒”,這讓美國當局投鼠忌器。

似乎也是看到了美國當局的“軟肋”,美國市場愈加肆無忌憚地推升資產泡沫。短期投機收益顯著的同時,美國經濟的滯脹格局正在逐漸形成。

再次,美國解決通脹問題的經濟手段基本用盡。2008年以前,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只有8000多億美元,最新數據顯示已超過8萬億美元,而且美國聯邦債務與GDP之比已超過二戰時期創造的最高紀錄。

這正如有關人士在上週召開的陸家嘴論壇上所指出的,“當財政支出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靠中央銀行印鈔來支撐時,就像一架飛機在空中進入自轉旋渦,很難由自己順利改飛出來。”進一步看,則更需要高度警惕美國動用非經濟手段來解決通脹問題。

值得指出的是,美國當局正利用美元作爲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優勢地位,將濫發貨幣的成本向全球轉嫁。面對美歐開閘泄洪產生的溢出效應,“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不得不採取痛苦的應對舉措。俄羅斯、土耳其、巴西央行已啓動加息,有的發達經濟體也開始釋放收縮信號。”

德意志銀行的研究團隊最近發佈一項報告發出警告,美聯儲爲了追求全面的復甦而忽視通脹的風險,將產生可怕的後果,通脹的爆發將使全球經濟坐在“定時炸彈”上。“這可能導致一場嚴重的衰退,並在全球引發一系列金融危機。”

中國慎待漲價並保持定力

當地時間6月13日,爲期三天的七國集團(G7)峯會落下帷幕。與會領導人就繼續通過財政刺激支持本國經濟的必要性達成了廣泛共識。

在全球經濟加速復甦之下,通脹預期在持續飆升。但比較中美兩國通脹數據就會發現,美國是全面通脹,CPI、核心CPI、PPI、核心PPI都上漲,上中下游物品也都在漲價。

而國家統計局6月9日發佈的2021年5月份全國CPI和PPI數據顯示,5月CPI同比上漲1.3%,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PPI大超預期,同比漲幅擴大2.2個百分點至9%,爲2008年9月以來新高,當時讀數是9.1%。

CPI和PPI之間巨大的剪刀差說明,中國的通脹仍只是上游漲價的局部通脹,價格向下遊終端消費品的傳導仍然受阻,這就影響了終端的利潤,也使得整體CPI維持較低的位置。

在上游不斷漲價的背景下,近期中國連續釋放壓價信號,這也引發了全球投資者關注。

例如,5月24日,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約談提醒大宗商品重點企業,會議明確,下一步,有關監管部門將密切跟蹤監測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加強大宗商品期貨和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對違法行爲“零容忍”,持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排查異常交易和惡意炒作。

在6月10日陸家嘴論壇期間,中國監管層也對通脹上行持謹慎態度——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認爲,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快,全球通脹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實,但對通脹是否能長期持續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中國今年全年的CPI走勢前低後高,平均漲幅預計在2%以下,但仍需關注各類不確定性。

對於物價問題,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目前全球價格上行的壓力比歐美各界人士所預料的幅度要高出一截,至於將要持續的時間,似乎也不像許多專家預測的那樣短暫。”

而與發達國家形成反差的是,中國並沒有搞“ 大水漫灌”。事實上,中國的政策力度並不算小。

郭樹清舉例稱,通過降低貸款利息和減少服務收費,去年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2020年全國對企業和居民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萬億元,加上新增抗疫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銀行額外增加投入等,這些數據合計起來與名義GDP之比已超過10%。中國的應對政策也取得了最好的效果。“中國數億勞動者生產的商品就是穩定全球通脹的千鈞錨。”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各界認爲中國政策應繼續保持定力。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餘永定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的PPI總體上漲是一個可喜的現象。自2012年以來,中國一直受到PPI通縮的困擾,如今PPI剛剛收復了2008年危機以來的失地。同樣值得注意的是,5月CPI上升的同時,其環比下降了0.2%。當前形勢下,中國應該擔心的不是PPI的上漲,而是PPI的上漲不能轉化爲CPI的上漲,供應鏈下游大量行業的企業都在虧損,這對消費和投資產生了負面影響,進而影響了經濟增長。”

餘永定建議,爲了使PPI的上升能傳導至CPI,中國需避免過快轉向財政和貨幣政策,“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應該也能容忍高於發達國家的通脹率。中國經濟正處於復甦的過程中,PPI和CPI的上升應該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積極現象。政府應實施更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促進增長、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最終使通脹穩定在一個積極但可接受的水平。”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