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疫情以來中國引資創新高,最大外資流入國這樣煉成

外資企業正在加速進入中國,並持續加碼投資、深耕中國。

“25年來,我們全方位融入中國,實現了本土生產、本土研發、本土供應與本土銷售的‘四位一體’。”亨斯邁聚氨酯亞太區總裁潘律民告訴第一財經,集團在華投資的腳步沒有因疫情而減緩,反而加快了與下游企業的創新合作,並完成投資額超2億元、年產值約18億元的天津工廠建設。今年6月16日,是其上海閔行工廠運營25週年。

截至目前,這家全球化的特殊化學品企業已在中國累計投資超過150億元,並陸續把亞太區研發中心和地區總部設立在了上海。

一個個類似案例,推動中國吸引外資不斷走高。繼去年超越美國成爲最大的外資流入國後,商務部6月1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我國累計吸收外資又創疫情以來新高。

6月17日,在商務部舉辦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高峯迴答第一財經提問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吸收外資實現了較快增長,特別是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的數量大幅增長,這充分說明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營商環境的認可、對在華長期投資的信心。”

外資“跑步”進入中國

中國吸引外資“成績單”讓世界矚目。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1~5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4810億元,同比增長35.4%,較2019年同期增長30.3%。與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1~5月,每月累計吸收外資增速分別爲8.8%、20.2%、24.8%、30.1%、30.3%,爲外資“跑步”進入中國提供力證。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在最近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2020年,全球跨國直接投資大幅下降,我國成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衝擊,實際利用外資逆勢增長,已經超過美國成爲了最大的外資流入國。去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999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規模創歷史新高。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今年1月發佈的《全球投資趨勢預測》報告也顯示,202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從2019年的1.5萬億美元下降至8590億美元,降幅達42%,而中國吸引了約163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超越美國(1340億美元)成爲外國直接投資最大的接受國。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告訴第一財經,中國新增外商投資項目越來越多,結構也越來越優化。除了大型的跨國企業,接下來還將有更多海外的中小企業進入中國。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1年1~5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8497家,同比增長48.6%,較2019年同期增長12.4%,平均每天新設立120多家。

在魏建國看來,加速流入中國的外資不僅僅是製造業,還有金融業、創新科技產業、健康養老產業以及教育文化產業等。

從行業看,2021年前5個月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8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6%。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長34.6%,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增長37.6%、高技術製造業增長25%。

從區域分佈看,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37%、36%和10.4%。從來源地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東盟、歐盟實際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4.1%、56%和16.8%(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此外,與我國達成了海外基建合作的國家,今年前5個月對我國的投資增幅也達到將近54%。

高峯表示,從前5個月的情況看,外國投資者仍然繼續看好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和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包括歐洲企業在內的各國投資者用實際行動說明,中國仍然是全球外商投資的重要目的地。”高峯說。

爲何看好中國

魏建國認爲,外資加速湧入中國的首要原因就在於,中國經濟整體持續向好,這讓外資對於中國的發展前景越來越看好,“中國快速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爲全球注入了新的能量,在全球疫情下,中國可謂是一片綠洲。”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也表示,中國經濟一直在強勁反彈,幾乎所有會員企業都看到了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巨大貢獻,會員企業將長期耕耘中國市場。

魏建國提出,第二個原因在於,原來流向印度、巴西等國家的外商投資,因爲當地疫情的發展,也部分流到了中國,“轉移的不僅僅是外貿訂單”。另外,外資企業佈局中國市場的觀點和觀念也在發生改變,推動了中國加速成爲跨國公司和資本流入的熱土。

“外資企業不僅看重中國的超級大市場,而且還很看重中國雙循環格局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發展。”魏建國說,比如隨着電動汽車發展,新一代汽車零配件已經在中國形成了高度集聚和龐大的市場。

除了市場和供應鏈、產業鏈的競爭力,一系列穩外資工作和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及政策紅利,也獲得了越來越多外資企業的認可。

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總結稱,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中國政府不僅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領域和區域,不斷壓縮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做好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和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驗區等工作,而且也繼續做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貫徹落實工作,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同時,積極發揮外資專班作用,加大外商投資企業和重點外資項目服務保障力度,並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爲外資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新機遇。

潘律民表示,對於外資企業而言,雙循環意味着更專注、更全面和更深入的本土化。因此,跨國公司要承擔更大的本土責任,從外部的融入者向內部的塑造者轉型,推動雙循環格局的形成和鞏固。在他看來,隨着碳中和的推進,聚氨酯行業將在中國迎來更大的歷史機遇。

益海嘉裏金龍魚公共事務部總監塗長明也告訴第一財經,中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爲僑商企業提供了巨大機遇。2020年,益海嘉裏金龍魚營業收入達到1949億元,佔位於新加坡的母公司全球業務比重的一半以上。

塗長明說,公司堅定看好中國未來的發展,糧油食品行業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市場潛力巨大。未來仍將聚焦於食品及農產品相關業務,持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新建和擴建更多的綜合性生產基地,同時發展新的高增長和互補性業務。

中國美國商會日前發佈的美國企業在中國白皮書顯示,約三分之二美資企業視中國爲優先發展市場,並計劃在2021年增加在華投資;中國歐盟商會調查顯示,60%的受訪歐洲企業計劃在2021年擴大在華業務,這一比例比去年上升近10個百分點。

良好態勢將繼續保持

聯合國貿發組織預計,2021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將進一步下滑5%~10%。但中國吸收外資的良好勢頭有望延續。魏建國稱,未來5年裏,中國吸引外資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態勢。

經合組織日前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復甦步伐,2021年、2022年經濟增速預計可達8.5%和5.8%,均高於前一期預測水平,同時也高於全球增長水平。經濟迅速恢復增長將讓中國成爲外國投資者更加青睞的目的地。

不過,高峯指出,當前,全球疫情發展仍然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復甦仍不均衡,各國競相出臺產業扶持政策,跨國企業可能會調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佈局,同時疫情導致的跨境人流、物流等仍然不暢,這些都是今年我國利用外資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形勢依然複雜嚴峻。

高峯稱,下一步,商務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持續推動建設高水平開放平臺,擴大外商投資市場準入,加強重點外資企業和項目的服務保障,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讓更多的外國投資者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

高峯此前也對第一財經表示,商務部還將繼續廣泛聽取外資企業和外國商會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發揮外貿外資協調機制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的作用,切實幫助外資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讓外資企業能夠放心、安心、省心地在中國發展。

“特別是自去年疫情暴發以來,商務部已經與外資企業和外國商會開展對話交流活動超過100場,累計參會的外資企業超過了1800家,由外貿外資協調機制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協調解決中央層面的困難問題281項。”高峯在5月27日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稱。

魏建國也提醒稱,剛剛落幕的七國集團(G7)康沃爾峯會再次重申了G7對於全球企業最低稅率的共識,這可能會影響跨國企業的投資決策,中國需要儘快制定出符合國情的“中國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