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的安排,2021年,中国将相继实施2次神舟飞船发射,从之前的3年1艘船,到如今的1年2艘船,且此次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长达3个月,如何在稳定地提供能源供给的情况下,保障航天员安全返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电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钟丹华介绍,从神舟十二号飞船开始,电源分系统完全建立并引入了产保的概念。研制团队编制了分系统产保大纲,各单机形成独自的产保实施细则,成立了一支专门的产保队伍,由领域产保副总师领衔,下设不同型号的产保工程师,参与产品从设计到交付整个流程的质量保证。

同样是从神舟十二号飞船开始,电源分系统自产品设计阶段,增加了一些特色工作,如开展包括可靠性安全性、风险控制等在内的6个专项的再设计再复核再确认,如梳理所有的关键环节,形成9个关键环节的控制清单。同时,引入产保要素这一新概念,对设计、工艺等方面的产保要素进行过程控制,“统筹规划,确保技术状态受控,保证神舟飞船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30余项故障预案,迈过三个月这道坎

按照任务计划,此次航天员将在“太空之家”驻留三个月。而之前,神舟飞船执行任务最长时间为30天。

“无论是三个月,还是后续更长的六个月,对电源分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应急处置即故障预案的准备”,钟丹华说,“针对飞船飞行入轨初期到运行到返回的全流程,我们制定了30余项故障预案,并开展了故障演练。”

三个月,或是后续的六个月在轨驻留,带来了另一个挑战。对人员本就不充裕的电源分系统研制团队来说,怎样保证每年多艘船的滚动生产测试、发射场试验、飞行控制正常健康的运转?为了保障航天员安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必须24小时监控电源分系统性能数据;在发射基地,作为应急救援待命飞船的神舟十三号定期巡检也正同步开展;同一时间,神舟飞船后续型号在北京的整船综合测试、电源分系统单机产品在上海的研制生产也在有序推进着。困难,对这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来说从不是问题,忙,而不乱,他们有条不紊地统筹兼顾好型号的需求。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通讯员李同、缪新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

来源:广州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