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公

昨天我發了一篇關於班級選舉的推文,引發很多討論。

有些朋友提出,孩子班級選舉黑幕重重,小低的時候老師會暗示引導,小高的時候拉票則比較普遍,有些乾脆直接內定了。

有鑑於此,今天我想再繼續昨天的話題,討論一下,如何引導孩子看待競選中可能存在的不公現象。

有不公嗎?

作爲此篇文章討論的前提,我們首先要問一句:“真的有黑幕嗎?”

——肯定會有。

多麼令人遺憾啊是吧?可這就是人間吶!有人的地方,就有複雜的人際關係,或多,或少,或肆無忌憚,或隱蔽微妙。

小到幾十個人的班級,中到幾百人的單位,大到億萬人的國家,人羣聚集,組織調度,資源分配,權力賦予,都需要人際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不公”伴隨着人性而產生。

在制度更完善、監督更有力的環境裏,這種“不公”就會少到近乎絕跡,反之則會多到明火執仗。

但即使是制度有保證,還是可以有許多並不違法違規的競爭手段,看在有心人眼裏,就會是種種的“不公”。

仔細想想,社會其實不也是這樣嗎,體制內有升官、競聘、評優、種種榮譽,都要去表現,要去爭取。體制外就更激烈了,無論是加薪還是升職,都要經歷許多的“腥風血雨”!

何況“不公”是一種主觀的感受,想讓所有人覺得完全公平,任何制度也做不到。

權力的遊戲

就像我上一篇文章所說,想要在班級的選舉中脫穎而出,需要具備多種要素。按程度排序的話,學習成績最重要,其次是在同學中的威信,最後是人緣兒

那麼這個學習成績,它基本上是一個客觀的東西。學習好不好,自然有公論,這是無法遮掩的。

威信嘛,有的朋友說老師會有意識地長期表揚某個孩子,引導同學們投票,這招兒在低年級尤其好使。

人緣兒的話,可以拉票,給班裏同學各種送禮物,請大家選自己。

這三項裏,聽起來倒有兩項是家長可以操作的,但你要知道,學習好,是必須孩子自己行的;威信高,得孩子配合在班級裏紀律好不搗亂;人緣兒棒,你買好了禮物孩子也得有那個情商送得出去。

孩子自己如果沒有那個爭上游的意識,家長生拉硬拽的幫忙,最後恐怕只能落個諸葛亮扶阿斗的下場: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所以除了個別直接內定的,只要有基本制度保障的班級選舉,被選上的肯定是比較不錯的孩子。

但問題是在內卷的今天,不錯的孩子可能不止一個兩個,而是好幾個,那稍稍引導一下,運作一下,可能結果就不一樣了。

這時請回到第一點——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條件相當的各出手段,最終輸贏一看盡力程度,二看運氣。

可以不競選嗎

對於班級的競選,有朋友留言提出種種疑問:

社會化提前到了小學,不知道是好是壞?

孩子會不會因此形成討好型人格?

競選的關鍵是要對老師言聽計從,這樣不好吧?

選這些幹什麼?

是啊,幹嘛非要參加競選啊?“我們家不看重這個,我們孩子不願意選,不行嗎?

當然行!雖然這些校內榮譽可能會跟小升初掛鉤,但每個孩子性格不一樣,你強逼着競選,大家都難受。

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天性散漫,組織性紀律性從小就比較差,無論是在學校裏,還是在社會上,永遠懶得去爭取任何職位、榮譽。

一想到要“好好表現,爭取選票”什麼的,煩都能煩死我。我這不是清高,我這就是散漫。

我就想做自己,當學生的時候好好學習,工作以後正常工作。加班那不行,找關係不會,應酬也沒空,什麼?這樣不能升職?不升就不升唄。

當學生的時候學習好,工作的時候很專業,至於讓不讓當官之類的,隨緣。

身邊也曾有些相識多年的同事朋友,爲了事業犧牲很多,加班加點,對領導、老闆言聽計從,願意把時間、精力,全部用在工作和經營人脈上。這樣的人,職務高、掙得多,我覺得都OK的,因爲人家確實付出了。

有人就覺得這種人太功利,愛“鑽營”,我覺得沒必要說人家,你要是有決心犧牲個人自由你就也去爭取,做不到呢,犯不上尖酸刻薄地講人家“有黑幕”“搞關係”。

一個班級、單位裏,有紅花,就要有綠葉;有人表演,就要有鼓掌的觀衆。也別小看那些沉吟不語的臺下觀衆,可能在其它世界裏,他們是另一種形態的明星。

家長要注意自己的反應

孩子畢竟是相對單純的,對班級選舉的結果,絕大多數可以泰然接受。真正“意難平”的,反而是背後的家長。

憑什麼啊?上學期我們家孩子分比那個孩子還高呢,憑什麼她三好?

我聽說班長是你們學校老師的孩子?

爲啥每學期都是他當?不公平啊!

你們老師爲啥總表揚這個孩子,是不是因爲他爸爸是當官的?

不管有沒有證據,一些家長總是會對選舉結果表示不滿,甚至直接了當地跟自己家孩子分析細節,做出種種腦洞大開的猜測。

也許您的猜測是對的,也許真的有這樣那樣的貓膩,但最好把這些猜測藏在心裏,不要跟孩子叨咕。長期“陰謀論”的輸入,會讓孩子逐漸形成思維定勢:反正我輸了也不怪我,肯定有人搞黑幕。

這樣,孩子長大後,就特別容易在“陰謀論”中躺平——努力也沒用啊,到處都是黑幕。

另外,家長信口亂說些無憑無據的事兒,會給孩子的集體生活帶來困難,以後不知該如何跟老師、同學正常相處,畢竟不是每個孩子都會“演戲”的。

結語

總結陳詞(僅代表個人看法,大人和孩子都可以參考):

1、如果你渴望那種成功,就請主動躋身於競爭體系,遵照其中的明規則和潛規則,玩一場“權遊”,願賭服輸。

2、如果你覺得那個成功不如你的“自在”重要,則可以置身事外,做好自己的事,不關心、不嘲諷別人的輸贏結果。

3、無憑無據的事,不要肆意猜測並傳播,有憑有據的且侵犯到你的權利了,有能力有性格去鬥就勇敢地鬥一場,懶得斗的不如算了咳咳。

4、孩子總歸是要社會化的,我認爲在這個進程中,小學階段比中學階段的影響更大。如果家長希望孩子將來混社會更如魚得水的話,小學時還是要多鼓勵參與班級集體活動和競選類活動。

與之相對應的,中學纔是刻苦學習的時候,小學並不是。

說到底,老天爺就“不公”,憑什麼孫一寧那麼漂亮?憑什麼王思聰那麼有錢?憑什麼圈裏那麼多學前神童?憑什麼賊叉比我粉絲多?

“不公”隨處可見,每個人根據性格的不同會做出不同的反應。但最終,我們每個人都將學會,與它共處。

圖片 | 網絡截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