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將就業崗位送到羣衆家門口,以“掙錢顧家兩不誤”的產業模式激發羣衆內生動力,有效促進羣衆就業增收。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位於景東縣工業園區君喜鹿製衣廠裏傳出機器有序運轉的聲音,工人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演奏着美好生活的樂章。曾經只能爲家人縫縫補補的手藝如今已成爲增收致富的本領,在這裏打工的每一個巧手婦女們都在努力改變着自家的生活。

村民正在製衣廠工作

易地扶貧搬遷戶李春美原是錦屏鎮利月村村民,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兩個正在讀書的孩子,以前迫於生計不得不外出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餐廳打工,自從搬遷至文黑安置點後,爲了更好地照顧老人和孩子,她毅然選擇回鄉,在家門口製衣廠打工。

李春美表示,在製衣廠上班,工作時間靈活,計件給工資,可以隨時接送小孩,還可以照看家中的老人,每月收入2500—2600元,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工作人員正在指導村民製衣

據製衣廠管理人員朱春介紹,目前車間有50餘人上班,搬遷戶有20餘人,現在主要是製作學校校服,牀單等,製衣廠上班靈活,全力保障了羣衆在家門口就業,消除了羣衆的後顧之憂。

走進文黑工業園區龍正髮飾工藝品有限公司,同樣也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在製作模型上搗鼓着。工廠採取“車間+農戶+就業”的經營模式,對務工羣衆進行技術培訓後,羣衆既可在車間內直接進行製作,也可領料回家加工,實行計件工資,多勞多得,方式靈活,就業方便。

搬遷戶李國麗停下手中的活兒,扳起手指算了一筆賬,“我在家門口務工,這份工作自由,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我纔來上班三個月,一個月1600元左右,幹到年底,熟能生巧後就可以一個月領2000元或是3000元了,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

近年來龍正髮飾工藝品有限公司共輻射帶動90餘人就近務工,每人每天能拿到50元-120元左右的工資,多勞多得。類似的扶貧車間還有米幹米線廠,這些工廠建到了扶貧安置點,延伸到羣衆家門口,方便了安置戶羣衆就業增收,30餘戶搬遷戶在此解決了就業問題。不少搬遷戶像李春美、李國麗一樣,在家門口就近務工,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很多羣衆都在這裏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奮鬥的目標,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獲得感、幸福感倍增。

來源:雲南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