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迷上了“晨练”,开始加入晨练的队伍中来。有人认为晨练应该越早越好,因为大清早的空气会比较好,因此每天晨练都是天不亮就出门。其实晨练也应该合理选择时间和地点,并非越早越好。晨练的5个小知识希望你知道!

1、每天傍晚7时至第二天早上7时这段时间,大气对流弱,故地面附近空气的污染程度最为严重。尤其是冬天的清晨,在冷高压的影响下,靠山地区常常有气温逆增现象,即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因此,各种大气污染物会聚集和滞留在接近地面处,即人的呼吸带。这时在户外锻炼,反会不利于身体健康。

2、在秋冬的清晨4时左右,人体的血液粘稠度较高,流动性最差,容易形成血栓,阻碍血液循环,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此时锻炼,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研究发现,一天当中,在清晨这个时间段内,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要比其他时间段的发病率高出50%,所以国外有些专家把清晨叫作“魔鬼时间”。

3、清晨刚从休息状态转入运动时,身体的关节、肌肉等都是从放松状态急速转入紧张状态的,身体一时难以适应,对健康也不利。

4、有人喜欢早晨空腹锻炼,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早晨起来后,容易感到口于舌燥,需要补充水分和热量,这时锻炼易引起心律失常。因此,锻炼前可适量喝些水或吃些含水量较大的食物。

5、有的人喜欢晨练时做一些剧烈的运动,这就更不正确了。因为剧烈的运动会破坏人体内外的运动平衡,加速体内某些器官的“磨损”和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早衰。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晨练呢?一天之中,哪些时间段最适合锻炼?国外学者研究揭示,人体一昼夜间机体状态是变化的,每天上年的8时至12时,下午2时至5时是肌肉速度、力量和耐力状态相对最佳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健身,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凌晨3时至5时,中午12时以后至下午2时,肌肉速度、力量等都处于相对最低态。如果在此段时间里进行体育运动,容易出现疲劳,且负荷量过大时,还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大家能坚持运动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在健康养生的同时也要注意方法,让养生事半功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