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重慶汽車論壇的嘉賓速記中,新浪汽車對“燃油”、“油”兩個關鍵字進行了搜索,在約60篇速記中僅有6位嘉賓在主題演講或論壇討論中提及過燃油車,而這幾位談燃油車的嘉賓也並沒有只談燃油車的發展,而是相繼提出了重構或協同燃油車與新能源、電動車之間的關係等論調,這麼看,燃油車好像已走到了生命末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在2021年重慶汽車論壇中,談到燃油車的嘉賓都說了些什麼?

作爲主辦方,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在開幕式的致辭中,明確表示燃油車正處於汽車產業重構與協同發展的技術路徑中,“在電動智能技術成爲新的生產力的大趨勢下,需要有新的生產關係與其相適應,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王俠說道。

談到協同與融合發展,王俠認爲有三點協同很重要。

  1. 除了OEM、Tier1和ICT企業之間的協同,還有車路協同(這是我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最大的特點和優勢)
  2. 軟硬件之間的協同(我更認可軟硬件共同定義汽車的說法)
  3. 燃油車與電動車之間的協同(既要尊重現實的市場需求,又要緊跟新技術潮流)

另外他表示ICT企業要具備強大的鏈接C端的能力,在建立新型消費者關係時,就必須與主機廠有效配合,避免相互衝突。

在汽車安全方面,新能源汽車正革新着安全手段,中國汽研高級專家、數據產品部部長程端前認爲新能源汽車安全出現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三個新”方面。

  1. 新的應用場景,新能源汽車面臨的場景越來越多,新能源網約車越來越多,新能源汽車是否能夠在極端地帶保證是實用安全是一個方面。
  2. 在新技術方面他認爲,動力電池和140多年的發展的燃油機技術相比還不夠成熟,動力電池還處於成長期,很多原理還沒有完全釐清。
  3. 速度,目前對於汽車僅僅作爲代步工具還不夠,汽車上搭載越來越多的黑科,他表示近三年技術上車的新功能比過去十年還多,這些新技術也會帶來新的安全隱患。

在汽車安全方面,程端前總結表示:“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不僅要從電芯、電池、總成和整車各個方面去應對,還應該發揮數據的價值。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產生了大量的數據,利用數據提前預警熱失控的先兆特徵,及時干預,把問題消滅在搖籃裏,而不是等事故出現之後再去處理”。

作爲國內打造新能源汽車最爲優秀的企業之一,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的關注點依然聚焦在新能源領域,而且他從地緣層面分析了新能源替代燃油車的主要原因。

首先,在碳達峯、碳中和的風口之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迫在眉睫,2021年3月滲透率突破10%關口,5月進一步增長到11.4%,持續高速增長。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中國品牌有優異的國內市場份額,海外市場也在積極佈局。

在地緣因素上,中國進口石油比例爲72%,70%的石油經過南海運輸,70%的石油消耗在交通運輸領域。他表示,面對這3個70%的挑戰,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比任何一個國家都緊迫。王傳福呼籲行業與媒體多爲自主品牌鼓與呼,引導消費者重新認識自主品牌。

面對在新一輪的技術浪潮和變革中,長安汽車總裁王俊一方面認爲中國必將誕生世界級新汽車品牌,另一方面認爲隨着新一輪科技驅動,汽車產業正在加速同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不斷融合,中國品牌通過傳統燃油車+智能電動車的雙驅動下,市佔率會超過70%。

在預測2030年的中國品牌市場份額時,王俊表示要先有兩個假設來研判市場反饋。

1、2030年在中國市場的消費人羣都是哪些。

2、在2030年汽車領域裏,傳統燃油車和智能電動車比重是多少?

他認爲到2030年智能電動車市佔率應超70%,而從目前中國品牌在該領域的發力趨勢看,預測中國品牌會佔非常大的比重。第二,中國品牌仍然不會將(燃油車)部分丟下,如果維持現有中國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市佔率看(5月28%燃油車市佔率),中國品牌將超過70%。

相比很多嘉賓從宏觀層面在論壇談論未來的發展,重慶百事達汽車副總經理楊奕談的問題很具象,他表示造車新勢力的入局已經將原有的燃油車經銷商體系打破,目前正面臨重構與新定位的兩個挑戰。

楊奕認爲汽車市場外部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很多造車新勢力已經不走4S店渠道了,“他們把賣場開到了商超,也採取了直營模式,採取了一口價。還有以售賣傳統燃油車爲代表的4S店感覺被打上傳統、落後、稀客等等標籤,雖然整個4S店體系每年仍然會爲中國創造兩千多萬臺的產銷量,但是外圍發生了一些變化,中國汽車經銷商正面臨新挑戰、新定位”。

目前各汽車細分市場競爭激烈,新能源汽車市場目前也出現了難覓“藍海”的境地,汽車行業的格局與變化正處於加速轉型和調整期。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雖然中國汽車品牌總的趨勢正在穩步向上,合資品牌和合資品牌在各個領域形成了短兵相接。但無論傳統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甚至到智能化、電動化等供應商層面,都在進行着激烈的競爭。

他表示“在這個過程裏面,原來更多說是自主品牌面臨優勝劣汰、馬太效應,其實這個時代真的非常公平,只要不以用戶爲中心,什麼品牌都在出現馬太效應,也在出現優勝劣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