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驕傲!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

按程序完成各項準備後,先後開啓節點艙艙門、核心艙艙門,北京時間6月17日18時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誌着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後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3名航天員在太空敬禮

當地時間 6 月 17 日,美國企業家、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 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向中國神舟十二號 3 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核心艙表示祝賀。

他說:“這是一項巨大的成就!”

探索浩瀚宇宙,建設航天強國。

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隨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送入太空。

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實現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航天員乘組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並於當日18時48分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誌着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後續,航天員乘組將按計劃開展相關工作。

飛天夢新起點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是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將進行大量驗證積累,對整個空間站任務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根據任務安排,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完成4方面主要工作:

一是開展核心艙組合體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艙在軌測試、再生生保系統驗證、機械臂測試與操作訓練以及物資與廢棄物管理等。

是開展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包括艙外服在軌轉移、組裝、測試,進行兩次出艙活動,開展艙外工具箱的組裝、全景攝像機抬升和擴展泵組的安裝等工作。

三是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進行空間應用任務實驗設備的組裝和測試,按程序開展空間應用、航天醫學領域等實(試)驗以及有關科普教育活動。

四是進行航天員自身的健康管理。開展日常生活照料、身體鍛鍊,定期監測、維持與評估自身健康狀態。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會在太空駐留長達3個月時間,對航天員的身體、心理素質、知識技能、應急能力等都是巨大挑戰。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告訴記者,針對這些挑戰,航天員系統科學規劃,設計並實施了八大類百餘科目的訓練,包括體質訓練、心理訓練、航天環境耐力適應性訓練、生存訓練以及大量航天專業技術訓練等。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3名航天員在太空敬禮

在太空中,航天員的重要任務是進行艙外維修維護、設備更換和科學應用載荷等一系列操作,機械臂將成爲航天員的得力助手,實施完成大量艙外作業,包括大型設備的搬運和人員的轉移,這十分考驗航天員在艙外配合使用機械臂的能力。

黃偉芬介紹,在日常訓練中,航天員要身着水下訓練服,被吊車放到10米深的水槽裏,通過使用鉛塊增加或減少配重,使航天員達到中性浮力狀態。

通過一次次衝破極限的挑戰,不斷錘鍊航天員對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心理素質。

安全性更可靠

火箭院長二F火箭總指揮荊木春介紹,爲確保航天員絕對安全,長二F遙十二運載火箭共進行了109項技術狀態更改,其中有70餘項與可靠性提升相關。

例如,假如火箭突發意外情況,逃逸系統啓動,逃逸飛行器像“拔蘿蔔”一樣帶着返回艙飛離故障火箭。

返回艙與逃逸飛行器分離後,打開降落傘,緩慢降落到地面。

但開傘過程中,返回艙會受到低空風的極大影響。

以前逃逸飛行器只能往一個固定方向逃逸,存在一定安全風險。

研製人員在現有的控制逃逸發動機的基礎上,通過對軟件進行調整,新增發動機點火功能,使逃逸飛行器可以向垂直於地面風的方向逃逸,更加安全靈活。

逃逸系統改進後,火箭安全性評估值達0.99996這一國際先進水平。

火箭院長二F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常武權通俗地解釋了小數點後這一串數字的意義,“就目前的技術狀態,長二F遙十二運載火箭需要發射10萬次,纔會有4次逃逸失敗,平均1萬次發射,還不到一次逃逸失敗。在保障航天員安全方面,比‘萬無一失’的水平還要高一些”。

爲確保在緊急條件下接回航天員,神舟團隊還開創了天地結合的應急救援任務模式,攜帶兩艘飛船進場,由一艘飛船作爲發射飛船的備份,作爲遇到突發情況時航天員的生命救援之舟。

根據系統,神舟隊伍採用“滾動待命”策略,在前一發載人飛船發射時,後一發載人飛船在發射場待命,並具備8.5天應急發射能力以實現太空救援。

打開開放大門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季啓明介紹,載人航天工程自立項實施以來,在航天器技術、空間科學實驗、航天員選拔訓練等領域,與俄羅斯、德國、法國等國家的航天機構,以及聯合國外空司、歐空局等國際航天組織,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 3名航天員在太空敬禮

“進入到空間站階段,我們將繼續加大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和廣度。”季啓明透露,我國計劃在空間站功能拓展、空間科學與應用、中外航天員聯合飛行、技術成果轉化等領域開展更加廣泛深入的國際合作,使中國空間站成爲一個造福全人類的太空實驗室。

爲此,中國空間站已做好了相應準備,開展了相關工作。

比如,配置在覈心艙和實驗艙上的科學機櫃均配備了標準化的載荷接口,具備開展各類科學實驗國際合作的能力。

2016年以來,我們與聯合國外空司合作,面向所有聯合國成員國徵集有意搭載到中國空間站的合作實驗項目。

目前,已遴選出來自17個國家的9個項目,後續我國還將與聯合國外空司開展緊密合作,適時發佈第二輪合作機會公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