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數千名師生共同在田間收小麥的視頻在網絡熱傳。

有網民質疑校方有“作秀”之嫌,並批評部分同學不懂小麥收割常識“連根拔起”。

微博截圖

對此,6月15日上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宣傳部一工作人員回應稱,這次收麥是在試驗田進行的選種工作,因此不能使用機器。“有些網友不太熟悉小麥育種的過程,所以產生誤解。將小麥連根拔起,一是爲了觀察小麥根系,二是測量小麥的杆高及穗量,用於科學對照實驗。”該工作人員介紹。

中新視頻截圖

此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方也表示,每年“三夏”期間,學校都會組織學生與老師在試驗田進行生產實踐和農業科研實習。這項活動始於建校之初,從學校農學類專業的學生開始,逐步覆蓋到全體學生,如今已成爲學校延續數十年的教學傳統。其目的在於讓學生不僅學會農業知識,更要學會從事農業生產實踐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能力。

中新視頻截圖

從該學校網站可以瞭解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地處中華農耕文明發祥地、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陝西楊凌。學校前身是創建於1934年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爲西北地區最早的高等農林教育學府。

中新視頻截圖

建校以來,該校累計獲得各類科技成果6000餘項,獲獎成果1800餘項。培育出了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小麥品種“碧螞1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以及我國自主培育和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蘋果品種“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3000億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回應學生不懂收割常識#登上熱搜後,也有不少學生或是畢業生爲網友在線科普了一下那些年的“農訓”。

中新視頻截圖

@粥可兒Joker:我們學校年年都農訓割麥子,就是在學校裏面的試驗田,幫農學院研究生收一下,有的學院是割麥子有的學院是篩麥子種豆子,

@魔都物語:藉機回憶一下:割麥子,累腰;不常幹這活的,一天下來,能累的直不起身來。割麥子正天熱,地裏沒遮擋,又得長褲長袖戴草帽,中間跑地頭灌白塑料桶裏的涼開水,大概是唯一爽快時刻。

@蘇打蘇打:害,我當年的農訓是在北門外的旱地節水實驗站的一個地下室剝玉米粒、數玉米粒、稱玉米粒。一點不能打擾,一晃神就忘了自己數到多少了。太難了……

@呼呼大睡:你們割麥子是當糧食,我們是爲了做試驗!我們老師當時種了好多品種,全部靠人工收割;對!現在是機械時代,但是種了一堆品種,我要問問了機械收了怎麼樣去區分!至於爲什麼要“拔麥子”我們不得做試驗,研究株高,穗長,數顆粒嘛

中新視頻截圖

@NO_NO:看到母校來現身說法一下,每屆西農新生都要參加農訓,除了收麥子還要脫粒收秸稈,這些麥子都是種在實驗田裏,其它專業同學收的時候農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也會在旁邊指導,都是他們的心血怎麼可能拿來作秀

@今日份的番茄:作爲同樣在母校收過麥子的人表示,除了學校的常規科研工作,親身參與農作物的收穫過程比喊口號更能明白什麼叫珍惜每一粒糧食!對了,我當年是用剪子剪麥穗來着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繫電話028-8696827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