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1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北数所)正式成立,标志着北京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字经济开放发展上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北数所不仅是市场交易主体,还是数据交易平台、数据交易运营商、数据要素市场“孵化器”,契合现阶段发展特点,体现信息技术优势。

从现阶段看,北数所同时行使着数据信息登记、数据运营管理、数据监管等类似于行政属性的职能,可能造成角色混同、职责划分不清晰现象。北数所依托长安链底层技术架构,对算力要求高,计算性能需持续提升,这些需要磨合和成长周期。此外,数据要素市场还面临着缺乏全国统一的数据确权规则、缺乏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和数据壁垒问题等现实障碍。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要想推进数据要素市场不断完善,需要坚持法治思维、系统思维,高位统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同时布局和破题。

一是法规先行,完善制度规则和配套机制。小切口立法推进标准和制度,加快研究数据交易架构、交易标的、交易方式、交易安全、服务规范等北京地区的相关数据管理条例。围绕“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探索配套机制,成立研究专班,鼓励专家揭榜挂帅,研究新型数据监管机制。开展“数字税”政策研究,用市场化方式,进行精细化判定。强化司法保障功能,研判潜在风险,强化府院联动、诉非联动,通过示范判决、司法建议等方式,推动行政监管、交易规则体系不断健全。

二是统筹发展,从问题导向打造精准化运营机制。合理区分数据类别,明确各类数据的流通原则和标准。探索数据服务市场化定价,形成覆盖数据全产业链的确权框架。建立较为完善的行政指导程序,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使用等行为。强化算力支撑,及时对长安链进行核心技术升级和节点管控,形成持续的运营保障力量。

三是有序试点,培育场景推进顶层治理体系建设。以类型化数据为突破口,探索以交易链、监管链、司法保护链等共同构建数据综合治理模型。指导市场主体发起“数据权益保护委员会”,以数据产品方案、节点管理、节点对接、“合约存证+纠纷处置”为技术支撑,逐步建立以数据交易智能合约模板审议、数据交易证据存证、纠纷前置解纷、纠纷司法快速处置和诉讼后纠纷预防为主的司法保障服务体系。

以此为实践蓝本,将传统法律条文解构为数字要素,将司法判断标准、法律精神,提前放置在数据交易行为中,不仅化解潜在纠纷,而且可以依靠技术赋能、用法治化的“合规”,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为国际大数据交易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为北京市第19期局级领导干部研修一班学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