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發病率最高、負擔最重的疾病之一。據最新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數據顯示:我國有約2.45億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治療的目標是通過降低血壓,降低心腦腎及血管各類併發症和死亡的總危險。《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顯示,我國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達標率僅爲16.8%,遠低於發達國家。

血壓控制不達標,會帶來心臟、腎臟、血管等靶器官損傷,導致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終末期腎病等臨牀併發症,直至死亡,給患者及家庭、社會帶來負擔。

健康中國2030的防治目標是:血壓達標率持續提高,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萬。

高血壓治療的傳統藥物主要爲五大類降壓藥物:鈣通道阻滯劑,其直接作用於血管,使血管擴張,降低血壓;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均是通過抑制人體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從而降低血壓;β受體阻滯劑,其作用於人體的交感神經系統;利尿劑,則通過排鈉利尿,從而達到降壓效果。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類降壓藥出現後,就基本無新的降壓藥出現。日前,經國家藥監部門批准,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類藥物用於了高血壓治療,這使高血壓患者在治療中又有了更多的選擇。

今年5月23日和6月6日,兩場針對新一類降壓藥物的機制、特點、臨牀應用的專家研討會相繼舉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藥物研究所呂曉希博士在會上介紹了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類藥物的藥學特點。

他說,此類藥物是由兩種活性成分構成的共晶藥物。這樣的共晶藥物出現,推動2020版藥典增加了共晶藥物的定義。不同於固定複方製劑,共晶藥不是簡單地將幾類藥物儲存在同一製劑中,而是通過特殊的化學鍵將這些有效成分固定在同一晶體裏,並因此改變了藥物本身理化性質,使藥品的穩定性、溶出度、溶出速率以及生物利用度得到改變。

呂曉希博士進一步介紹,在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類藥物中,組成共晶體的主要成分是腦啡肽酶抑制劑和傳統的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兩類藥物。第一種藥物能夠抑制人體內腦啡肽酶對利鈉肽的降解,從而增強由利鈉肽所介導的內源性降壓機制,這是傳統五類降壓藥不曾涉及的生物學效應。

利鈉肽降壓機制主要包括腎性機制、血管機制、神經內分泌機制三種:通過排鈉排尿、實現降壓;作用於血管平滑肌細胞,擴張血管從而降壓;抑制醛固酮、血管緊張素II的生成,抑制交感神經,實現降壓。也就是說,腦啡肽酶抑制劑涵蓋了傳統五類降壓藥所涉及的生物學機制。

第二種藥物是通過抑制人體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從而降低血壓,是經典的五類降壓藥之一。這類藥物通常在消化道內吸收速度較慢影響了其降壓效果。然而,由於共晶體的作用,使得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的生物利用度提高了40%,讓人體吸收得更多更快。

呂曉希博士還特別強調,除強效降壓外,這類藥物更大的獲益是基於對靶器官的保護作用。一是對心臟組織重構的逆轉,也就是對心室纖維化、心肌纖維化的預防和治療作用,這在以往此類藥物用於心衰的治療中已經得到了臨牀廣泛認可。

二是該類藥物對纖維化的防治也會發生在腎臟上,並通過同時擴張入球和出球小動脈,改善腎臟血流,智能調節囊內壓,保證有效濾過的基礎上防止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此外該類藥物還可作用在腎臟足細胞及系膜細胞減輕蛋白尿。

三是對血管纖維化的逆轉,也就是減輕動脈硬化,增加動脈的彈性和順應性,既對血管起到保護作用,也通過降低前、後負荷增強了對血壓的管控。由於高血壓主要是通過併發症給患者帶來死亡、殘疾,因此對於前述臟器的保護較血壓的降幅更爲重要,而傳統的五類降壓藥物在這方面並不能提供充足的保護。

與會的臨牀專家在兩場會上介紹了新一類降壓藥的臨牀試驗數據和效果。在降壓方面,此類降壓藥物能夠增強24小時控制血壓的效果,在今年剛剛發表的《中國動態血壓監測指南》中獲得認可和推薦;同時,包括一項於亞洲開展的、涵蓋1438人、其中85%爲中國患者的臨牀試驗在內的多項臨牀研究結果體現出,這類藥物的降壓效果優於傳統的五大類降壓藥。

此外,由於這類藥物對血管有保護作用,隨着治療時間的延長,該保護作用會逐漸更強地顯現出來,能使患者逐漸獲得更好的血壓改善。因此,如果傳統的五類降壓藥治療不能達標,換用新一類降壓藥物能使患者預期獲得進一步的血壓降低,並使心臟、腎臟、血管等重要器官獲得保護。

在兩場研討會上,20餘位來自臨牀、藥學、藥物經濟學領域的專家,對新一類降壓藥物未來在臨牀的應用,如何更好地患者帶來的獲益展開討論。專家們普遍認爲,讓治療未達標的患者儘快達標,對於患者生活質量提高、降低社會負擔十分重要。

有研究顯示,收縮壓每降低10毫米汞柱,可使主要心血管事件風險降低20%,冠心病發生風險降低17%,腦卒中風險降低27%,心衰風險下降28%,全因死亡風險下降13%。如能充分利用國家醫保談判的機制,通過談判降低藥價並納入報銷範圍,可使治療未達標的患者增加一個治療選擇。

患者換用此類新藥與原有療法相比,直接帶來的醫保基金支出增加是有限的,但可使當前創新藥加速審批的政策落到患者實處,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這種風險的降低意味着因心血管事件住院帶來的各項醫療費用和基金支出的降低。

因此,總體來看,將此類新藥及時納入報銷範圍,可能能夠節約醫保總支出。

作者丨王偉

編輯丨邱曼 徐德金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