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現在這個水坑清澈多了,一眼望去已經能隱約看到坑底了,走近也沒異味了”,6月18日,北京房山區生態環境局、河北涿州市生態環境局的環境執法人員一同來到位於房山區韓村河鎮和涿州市東仙坡鎮交界處的水坑,發現這個曾經被“頻頻投訴”的臭水坑如今已面目一新,明靜的水面上倒映着藍天白雲,放眼望去,就像一幅大自然的風景畫。

這已經不是兩地執法人員第一次來現場聯合執法了。水坑佔地面積超過20000平方米、有10多米深,之前,坑內水體泛黑,散發的惡臭很遠的地方都能聞到,水面上還有成片的白色垃圾漂浮擺動。“尤其是到了夏天,周邊的村民反映很大”,房山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第六大隊呂士飛指着旁邊的一個廠房說,水坑就是原磚廠取土時廢棄的,後來因爲周邊的砂石料場將產生的廢水排到坑裏,還有非法傾倒垃圾的原因 ,讓這個水坑變成了臭水溝。但這個地方屬於房山和涿州的交界處,單獨執法難度很大。

“既然這樣,那我們就兩地執法人員一起到現場執法!”呂士飛說,過去,遇到交界地帶的污染難題,需要先上報北京市,由市政府發函給河北省政府,再逐級派到縣市層面,效率低,影響了整治效果。自從房山和涿州建立了聯合執法機制後,房山可以和涿州直接溝通,效率大幅度提升。

聯合執法既講分工也有合作,此前,房山和涿州已經採取了行動,房山增加巡查檢查頻次,杜絕傾倒垃圾,涿州市負責嚴查水坑附近的石材加工廠、砂石廠。沒有了污染源,水質逐漸變得清澈起來。這次來現場,執法人員發現水坑周圍還是有一些漂浮垃圾,於是,房山區生態環境局立即協調韓村河鎮政府進行清理,並加強日常巡查檢查,涿州市生態辦則提出發督辦函到涿州治沙辦,對周圍沒有關停的沙廠、磚廠進行依法處理。

除了固定區域,移動源污染治理也是環保工作的難點之一。去年,本市首次將移動源監管納入京津冀環境聯動執法重點工作中。房山區生態環境局在移動源聯合執法的基礎上,藉助科技力量,強化移動源管控力度,守好北京西南大門。“您好,北京河北聯合執法,請您下車接受檢查”,當天上午9:30,在長琉路附近,執法人員攔住了幾輛過往的重型柴油車,檢查車輛的OBD是否正常,氮氧化物和尾氣排放是否達標。據房山區生態環境局移動源監管負責人馮華東介紹,長琉路是一條途經房山和涿州的交界路,很多時候,路這邊是北京,路那邊就屬於河北,所以在查處排放超標的柴油車時有一定難度,儘管區生態環境局對排放超標車輛“嚴防死守”,但有時候不在自己的地界,無法對超標車進行有效監管。聯合涿州執法人員共同執法,區生態環境局可以對進京車輛進行“全方位體檢”,對“帶病”的車輛嚴查嚴控。“我們在超標的界定達成了共識,保證車輛 ‘治好病’再進京”。

截至目前,北京房山區生態環境局和河北多地實行聯合執法已有3個年頭了。在房山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鬍玉江看來,“京津冀一體化”不僅體現在經濟協作方面,更體現在環境的共同治理。房山已和河北多地建立了信息共享、數據共享的聯合執法機制,每個季度都會行成工作簡報,對兩地交際的地方進行問題總結以及提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今年是建黨一百週年,區生態環境局推出了“利劍”行動,其中也包括聯合執法。“這既是爲羣衆辦實事的具體體現,也是爲慶祝建黨百年做好環境保障”,胡玉江說。

(圖:由劉海軍授權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