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18日電(記者 上官雲)這幾天,成功“炸圈”的《端午奇妙遊》吸引了很多人的視線,《洛神水賦》、《蘭陵王入陣曲》……用一個字形容,就是“美”。

《端午奇妙遊》是河南衛視爆款節目《唐宮夜宴》的前傳,風格相似,但又有不同之處,它採用網劇+網綜的形式,以四位唐小妹的視角,拉出四條平行且交錯的故事線。

圖片來源:河南廣電全媒體供圖

這臺充滿傳統文化元素的節目爲何好看到爆炸?在《端午奇妙遊》總導演陳佳的講述中,謎底一一揭開。

爆紅的《洛神水賦》

在整場晚會中,最受關注的應該是《洛神水賦》(原名《祈》):一段不到2分鐘的水下中國風舞蹈視頻播出後,迅速火爆全網。

走紅的背後,是主創人員的諸多心血。舞蹈演員何灝浩收到參演通知後,很快投入到緊張的排練中,這支舞蹈由她一個人完成。

在水中的橫向移動很難,爲此,何灝浩在腰上綁了魚線,可以被拉着移動。她在接受採訪時曾提到,自己的手臂被魚線劃出很多細小的傷口。

整個水下的舞蹈拍攝過程中,大概50秒換一次氣,一天反覆下水超過200次。爲了保證美感,何灝浩在水下還要避免經常眨眼睛,控制好表情。

算起來,舞蹈演員和工作人員在水裏一共泡了26小時才拍攝完成。

《洛神水賦》劇照。圖片來源:河南廣電全媒體供圖

最終定型的《洛神水賦》是1分54秒。陳佳記得,最後一次拍攝的素材大約是30G,這樣的素材拍了三次,“總覺得還有提升空間,我又盯着拍了第三次,希望儘可能完美。”

不只是舞蹈

《洛神水賦》是舞蹈,但又不僅僅是舞蹈。從舞者造型到背景選取,都經過精心設計。

陳佳說,在傳統風俗中,老百姓會去碼頭祭祀,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劇情也是由此而來,所以,晚會開始是一個祭祀的場景。

“然後,我想尋找一個水神的形象,用水下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陳佳翻了許多書,發現屈原在很多文章中有關於洛神的描寫,恰好貼合,“最後定下來,舞蹈的主人公就是洛神。”

很快,她又遇到了一個難題:不管是《天問》還是《九歌》,裏面洛神的服飾十分華麗,美則美矣,卻不適合在水下拍攝,很可能影響演員演出時肢體的美感。

於是,一羣人又扎進資料堆裏尋找合適的形象,“我們發現了‘飛天’,看上去更加飄逸靈動,就結合‘飛天’和‘洛神’製作了演員服裝,適合完成水下的舞蹈”。

“水下舞蹈的這套衣服,你看它的飄帶和顏色,跟端午節要在手臂纏五色絲線的習俗,也是呼應的。”陳佳解釋。

節目中的小心機

出圈的,不光是《洛神水賦》,《蘭陵王入陣曲》也登上了熱搜。它在用琵琶演奏旋律本身的同時,還模仿了金戈鐵馬、馬嘶鼓震等聲音,呈現了蘭陵王波瀾壯闊的一生。

《蘭陵王入陣曲》拍攝中。圖片來源:河南廣電全媒體供圖

這個節目跟《洛神水賦》風格不一樣,劇情采用了明暗兩條線,同時引用了白居易的詩詞《夜雨》,表達親情、國家方面的思念。

陳佳說,“大家可以看一下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相關的歷史故事。節目想表達的理念如下:端午的起源,是我們中國的,我們要有文化自信,我們的傳統文化需要守護與傳承。”

有些觀衆可能沒有注意到,在《蘭陵王入陣曲》中有個小細節,陳佳特意取景白雲山瀑布,“你想,瀑布飛流直下,水聲和入陣曲正好可以在音樂情緒上來個互動。”

不只是《洛神水賦》和《蘭陵王入陣曲》,《端午奇妙遊》的七個節目都與傳統文化有關,《龍舟祭》再現端午前夕祭祀盛景;《唐印》大氣恢宏;《麗人行》的舞姿,則重新了大唐盛景。

陳佳解釋,如此設計,看完整場《端午奇妙遊》的觀衆,能得到一個連貫的故事;只看到某一個節目的話,也不影響對單個節目的理解和欣賞。

傳統文化之美

播出後,《端午奇妙遊》火了。

有媒體統計,在41分鐘時間內,它實現了多個第一:第一個以“網綜+網劇”模式組合創作的晚會,第一個將水下舞蹈表演搬上熒屏的節目……

《麗人行》劇照。圖片來源:河南廣電全媒體供圖

何灝浩、陳佳等人的知名度隨之飆升。作品得到認可,她特別高興,懸了很久的心也放了下來。但回顧創作過程,陳佳認爲,“火的不是我們這幾個人,而是我們的中華文化。”

無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她覺得,我們日常的點點滴滴,早已經浸潤了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美學,那種美穿越了幾千年的時光,成爲一種習以爲常的生活方式。

“我們希望通過創新,在節目中展現傳統文化,給大家帶來驚喜。” 這次的節目,同樣給她帶很多收穫:傳統文化傳播能力其實很強大,可以和新潮的藝術形式融合。

而傳統文化的美好,永遠可以爲我們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來源。(完)【編輯:陳海峯】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