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秦玉芳/广州报道

随着此前房地产类企业融资风险的持续暴露,银行涉房企业贷款不良债权转让处置的步伐正不断加快。公开资料显示,仅今年6月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发布房地产企业不良债权转让公告。

相关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商业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显著上升,仅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幅就达50%,多家银行增幅超过100%,甚至有城商银行增幅逾1000%。

业内人士认为,区域中小银行涉房企业贷款风险更值得关注,尽管去年以来已有大量房企债务风险暴露,但随着此前展期债务相继到期及外部环境的持续收紧,地方银行的涉房贷款不良压力或将持续上升。

房地产贷款风险上升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在陆家嘴论坛上也表示,一些地方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倾向严重,相当数量的政府融资平台偿债压力很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债务违约比例上升,加剧了银行机构的信用风险。

实际上,去年以来各商业银行房地产投向贷款的不良率普遍上升,地方城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关贷款投资资产质量压力更加凸显。

近日,贵阳银行(601997.SH)发布公告称,因与贵州九州名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州名城”)合同纠纷,向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于近日收到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案件受理通知书。

根据公告,贵阳银行诉求法院判决九州名城公司立即偿还该行债权本金 3.15亿元及相应的利息罚息等。贵阳银行在公告中明确,涉诉债权投资已纳入不良,并已对该笔债权本金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该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该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160.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亿元。该行不良贷款率1.53%,较上年末上升0.0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行业贷款不良率6.33%,较上一年上升近5个百分点。

东方资管公司日前发布的一份《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0年房地产贷款余额由4.64万亿元升至5.17万亿元,增幅11%。从增幅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银行等各类型商业银行中,多家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同比增幅超过50%。其中,渤海银行(9668.HK)增幅达1479.47%,中信银行(601998.SH)从1.19%增长到了3.35%,增幅达181.51%。

某资管公司不良资产业务负责人赵海(化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企业信用风险急剧上升,去年一年破产的房企就达400多家,但风险还远未完全暴露。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越来越多大型房企债务风险也在加速暴露,尤其很多地方银行的涉房企业客户还存在债务展期等情况,预计下半年风险可能还会持续增加。

《报告》同时指出,与2020年调查结果相比,2021年制造业贷款风险的集中度已经从各行业之首下降至第二位;而建筑业与房地产业的新增贷款集中度上升为首位,这主要与这两个行业的存量贷款余额占比高及房地产行业未来增长空间不足有关。

地方银行加快转让处置

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普遍上升的同时,各商业银行也纷纷加速对房地产类企业不良债权的转让处置步伐。

据公开资料显示,仅6月份以来就有包括北京银行(601169.SH)、烟台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涉及房地产企业的不良债权转让、挂牌公告。

赵海表示,去年下半年开始银行不良债权转让的力度明显上升,很多都与房企债权相关,且基本都是有固定资产或股权抵质押的不良债权。“今年房企环境更加不乐观,随着此前展期、延期的债权陆续到期,后期可能还会有一些房地产企业债务出现逾期,有些风险偏高地区银行,若其房企客户较多则压力会更大。”

实际上,为了防范风险,近年来监管部门一直在严控涉房贷款。去年12月,央行与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确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机构覆盖范围、管理要求及调整机制等,并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

某城商银行广州支行负责人表示,今年初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实施以来,银行对涉房贷款业务受影响非常大。以前银行已经在收紧涉房企业的贷款,但对优质房企授信融资还是相对宽松的,但今年已经完全没有新增贷款了,大部分到期后也不再续贷,剩下的主要是存量的客户。

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50.0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但增速比去年末低了3.2个百分点,低于各项贷款增速4个百分点。

上述银行广州支行负责人透露,现在新增涉房对公贷款很难做,资金主要向制造业、小微、乡村振兴的相关企业和消费等领域倾斜;涉房贷款方面也主要是做一些个人按揭贷款,这类资产风险更可控。“不过最近政策进一步收紧,额度有限,个人按揭业务也不太多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