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秦玉芳/廣州報道

隨着此前房地產類企業融資風險的持續暴露,銀行涉房企業貸款不良債權轉讓處置的步伐正不斷加快。公開資料顯示,僅今年6月以來,已有多家銀行發佈房地產企業不良債權轉讓公告。

相關報告顯示,2020年國內商業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餘額顯著上升,僅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餘額同比增幅就達50%,多家銀行增幅超過100%,甚至有城商銀行增幅逾1000%。

業內人士認爲,區域中小銀行涉房企業貸款風險更值得關注,儘管去年以來已有大量房企債務風險暴露,但隨着此前展期債務相繼到期及外部環境的持續收緊,地方銀行的涉房貸款不良壓力或將持續上升。

房地產貸款風險上升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在陸家嘴論壇上也表示,一些地方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傾向嚴重,相當數量的政府融資平臺償債壓力很大,部分大中型企業債務違約比例上升,加劇了銀行機構的信用風險。

實際上,去年以來各商業銀行房地產投向貸款的不良率普遍上升,地方城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相關貸款投資資產質量壓力更加凸顯。

近日,貴陽銀行(601997.SH)發佈公告稱,因與貴州九州名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州名城”)合同糾紛,向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於近日收到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案件受理通知書。

根據公告,貴陽銀行訴求法院判決九州名城公司立即償還該行債權本金 3.15億元及相應的利息罰息等。貴陽銀行在公告中明確,涉訴債權投資已納入不良,並已對該筆債權本金全額計提減值準備。

該行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該行房地產業貸款餘額160.9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億元。該行不良貸款率1.53%,較上年末上升0.08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行業貸款不良率6.33%,較上一年上升近5個百分點。

東方資管公司日前發佈的一份《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0年房地產貸款餘額由4.64萬億元升至5.17萬億元,增幅11%。從增幅看,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銀行等各類型商業銀行中,多家銀行房地產不良貸款同比增幅超過50%。其中,渤海銀行(9668.HK)增幅達1479.47%,中信銀行(601998.SH)從1.19%增長到了3.35%,增幅達181.51%。

某資管公司不良資產業務負責人趙海(化名)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近年來房地產行業企業信用風險急劇上升,去年一年破產的房企就達400多家,但風險還遠未完全暴露。去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越來越多大型房企債務風險也在加速暴露,尤其很多地方銀行的涉房企業客戶還存在債務展期等情況,預計下半年風險可能還會持續增加。

《報告》同時指出,與2020年調查結果相比,2021年製造業貸款風險的集中度已經從各行業之首下降至第二位;而建築業與房地產業的新增貸款集中度上升爲首位,這主要與這兩個行業的存量貸款餘額佔比高及房地產行業未來增長空間不足有關。

地方銀行加快轉讓處置

房地產貸款不良率普遍上升的同時,各商業銀行也紛紛加速對房地產類企業不良債權的轉讓處置步伐。

據公開資料顯示,僅6月份以來就有包括北京銀行(601169.SH)、煙臺銀行等多家銀行發佈涉及房地產企業的不良債權轉讓、掛牌公告。

趙海表示,去年下半年開始銀行不良債權轉讓的力度明顯上升,很多都與房企債權相關,且基本都是有固定資產或股權抵質押的不良債權。“今年房企環境更加不樂觀,隨着此前展期、延期的債權陸續到期,後期可能還會有一些房地產企業債務出現逾期,有些風險偏高地區銀行,若其房企客戶較多則壓力會更大。”

實際上,爲了防範風險,近年來監管部門一直在嚴控涉房貸款。去年12月,央行與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明確了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機構覆蓋範圍、管理要求及調整機制等,並分檔設置房地產貸款餘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兩個上限。

某城商銀行廣州支行負責人表示,今年初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實施以來,銀行對涉房貸款業務受影響非常大。以前銀行已經在收緊涉房企業的貸款,但對優質房企授信融資還是相對寬鬆的,但今年已經完全沒有新增貸款了,大部分到期後也不再續貸,剩下的主要是存量的客戶。

據央行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房地產貸款餘額已經達到了50.03萬億元,同比增長10.9%,但增速比去年末低了3.2個百分點,低於各項貸款增速4個百分點。

上述銀行廣州支行負責人透露,現在新增涉房對公貸款很難做,資金主要向製造業、小微、鄉村振興的相關企業和消費等領域傾斜;涉房貸款方面也主要是做一些個人按揭貸款,這類資產風險更可控。“不過最近政策進一步收緊,額度有限,個人按揭業務也不太多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