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剛過,上海市中醫醫院腫瘤科朱爲康主任醫師和上海市普陀區中醫醫院內科章諳鳴主任醫師與大家一同分享端午節後的健康“祕訣”。

祛溼是此時的養生“主旋律”

端午節處於芒種和夏至之間,是江南地區梅雨季節的開始,溼氣很重。此時,祛溼成了這些地區人們的養生“主旋律”。

朱爲康介紹,人體內的溼氣是靠脾的運化功能排出體外的,脾是“後天之本”,飲食習慣和方法是影響脾胃最主要的因素。朱爲康強調:“溼氣重的時候,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要避免進食過多生冷食物。尤其要強調的是,水果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大家都很喜歡喫。但是,水果多是生冷、溼重之物,這個時候喫過多的水果無疑是‘溼上加溼’,這樣脾胃肯定會受損並出現問題。此外,有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腹瀉等疾病的患者,也要注意養護脾胃,忌喫生冷食物。”

“溼氣重引起‘上火’症狀時,很多人會來一碗清熱祛溼的紅豆薏米湯。殊不知,此類祛溼湯多以寒涼之物清熱祛溼,偶爾喝幾次可能有效,喝久了會傷脾陽。”章諳鳴建議,“痰溼者在祛溼的同時一定要健脾,健脾的食物有土茯苓、五指毛桃、蓮子、芡實、白朮、乾薑。”

章諳鳴介紹,作爲祛溼“神器”,陳皮也是夏季飲食一寶,它有行氣健脾、調中開胃、理氣燥溼的作用。不過,氣虛體燥或有實熱者不宜服用純陳皮水,可適量加一些白朮、茯苓,這樣不僅能夠理氣,還能健脾。章諳鳴在這裏分享兩個祛痰溼小茶方,每日喝一兩杯,有健脾燥溼、化痰之效。

陳皮茯苓茶:茯苓5克,陳皮2克,一起放入保溫杯中,衝入熱水,等5分鐘即可飲用。

陳皮扁豆山藥茶:山藥30克,炒過的白扁豆30克,陳皮3克,三者水煎取汁,可加糖調味。

端午節後,養生重在飲食

中醫有“藥食同源”的理論。《黃帝內經》有“脾苦溼,急食苦以燥之”的說法,意爲溼氣過重會影響脾的功能,治療要以苦燥溼,溼祛才能恢復脾的功能。市場上比較常見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萵苣、苦菜、苦筍、野蒜、枸杞苗等。章諳鳴爲大家推薦一款可以在家烹飪的冬瓜苦瓜脊骨湯。

該湯水所需食材有冬瓜200克、苦瓜150克、豬脊骨200克、蜜棗8克、食鹽適量。將豬脊骨洗淨,剁成大塊;冬瓜、苦瓜分別洗淨、去瓤,切成大塊;蜜棗洗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和豬脊骨,燒沸,除去浮沫,放入全部材料再次煮開,轉慢火煲兩小時,再加入食鹽調味,出鍋即可。

此款湯水具有清熱消暑、通便利水、生津除煩的功效,適宜口渴心煩、汗多尿少、食慾缺乏、胸悶脹滿、面部有痤瘡者飲用。章諳鳴提醒,苦瓜越老越養心,煲湯要選老苦瓜。不過,苦瓜性偏涼,食用要注意適量。

入夏後,不少養生“達人”又開始喫起了姜,醋泡姜、薑汁撞奶、紅糖薑茶……各型各款應有盡有。朱爲康介紹:“生薑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降逆化痰之效,但並不適合體質溼熱的人使用。溼熱體質的人長期喫薑會引起脾胃溼熱加重。”

最後,兩位醫生提醒,食療也不可盲目,應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

北青網綜合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朱佳琪(EN042)

來源:北青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