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是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6年前,登上諾貝爾領獎臺的屠呦呦先生這樣感言。6月18日,在北京建工集團的匠心建造下,一份屬於屠呦呦和青蒿素研究團隊的“禮物”——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科技園一期青蒿素研究中心項目在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如期結構封頂。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科技園一期工程青蒿素研究中心位於北京大興區新城生物醫藥與產業基地內,總建築面積7.3萬平方米,由中部地上13層的主樓和位於東西兩側、地上7層的大空間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及動物實驗室3棟單體科研樓用房構成。3棟建築物東西低,中間高,建築的整體形態外直內曲,寓意“醫者方圓,外方內圓,外剛內柔”的中醫行醫之道。東西建築環繞中部主體形成託舉之勢,寓意青蒿素汲取中國中醫精髓,冉冉升起。

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黃璐琦院士表示,青蒿素研究中心工程計劃於2022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後將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與促進人類健康爲着力點,聚焦制約中醫藥發展瓶頸問題,重點在中藥資源保護和發展、中藥質量保障與提升、中藥新藥研發與產業化、中醫藥循證等,開展基礎和應用基礎的科學研究,爲健康中國建設、中醫藥科技進步與人類健康保障做出貢獻。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疫病防控中心揭牌儀式。黃璐琦院士表示,中醫藥疫病防控中心將建設中醫藥行業的第一個P3實驗室。同時,中國中醫科學院將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針對當前國家在重大和嚴重傳染性疾病所面臨的問題和短板,在中醫藥疫病防控中心開展聯合研究,中西醫協同攻關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爲完善國家重大疫情防控體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體系、提高醫療救治水平、強化科技支撐提供有力支持。

據北京建工青蒿素研究中心項目經理胡偉介紹,青蒿素研究中心工程的設計、建設採用了很多中醫、青蒿素的元素。例如,項目主樓高層呈外向懸挑結構,造型下小上大,引喻青蒿素的來源——黃花蒿的生長與綻放。建築的外立面和幕牆將打造覆蓋面廣的垂直線條造型,取意中醫行醫之法——鍼灸的形態。主樓中央則取用青蒿素分子結構的形狀,建造有八邊形的中空庭院,使整個建築的空間佈局和採光更加通透。

主樓位於九層的空中花園結構高度達8米,四面均是懸挑結構,懸挑長度達5.65米,這是施工期間難度最大的地方。爲了解決在高空46.7米作業的難題,項目團隊在傳統的“滿堂紅”腳手架施工基礎上進行了創造性改動,在腳手架體系的立杆底部設置了一套可調底座系統,通過腳手架底座的可調節,使架體體積6萬立方米的盤扣式落地滿堂腳手架能夠根據底部基礎情況調節標高。胡偉表示,這一部分的基礎底部不同標高多達5種,均通過可調節底座實現。

猶如黃花蒿近球形的頭狀花序,怎麼支撐起空中花園之上高達17.6米的4層辦公用房和一般實驗室?花托般的24個斜柱起到了關鍵作用。斜柱與樓體夾角呈67度向外延伸,且每個“花托”部位重達近20噸。通過多方論證和技術攻關,項目團隊對斜柱與垂直柱交接處、垂直柱、斜柱、梁板分四次進行澆築,使位移誤差控制在了毫米級別,高質量完成了300餘立方米混凝土澆築任務,爲這株“全國最大的黃花蒿”賦予強勁的“筋骨”。

來源:中工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