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李靜/北京報道

6月11日,滴滴出行(以下簡稱“滴滴”)正式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IPO招股書,股票代碼爲“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華興資本擔任承銷商。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約4000多個城鎮開展業務,提供網約車、出租車、順風車、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代駕、車服、貨運、金融和自動駕駛等服務。

招股書中還首度披露了滴滴的營收狀況。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滴滴的營收分別爲1353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1548億元和1417億元。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三個月,實現營收爲422億元。

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滴滴的淨虧損分別爲150億元、97億元和106億元;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三個月,滴滴扭虧爲盈,實現淨利潤55億元。

對於此次募資的用途,《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滴滴在招股書中進行了披露:計劃將約30%的募資金額用於擴大中國以外國際市場的業務;約30%的募資金額用於提升包括共享出行、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在內的技術能力;約20%用於推出新產品和拓展現有產品品類以持續提升用戶體驗;剩餘部分可能用於營運資金需求和潛在的戰略投資等。

國內網約車業務微利3%

滴滴收入來源主要由三大業務板塊構成:中國出行業務(中國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等業務)、國際業務(國際出行和外賣等業務)和其他業務(共享單車和電單車、車服、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

在2020年滴滴的中國出行業務、國際業務和其他業務分別實現收入1336億元、23億元和58億元。2020年中國出行業務佔到滴滴總收入的94.3%。

其中,中國出行業務和國際業務的平臺收入從2018年的187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42億元,並進一步增長到2020年的34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爲36%。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的平臺收入中,93.4%來自於中國,6.6%來自於國際。

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12個月裏,滴滴全球年活躍用戶爲4.93億人,全球年活躍司機1500萬人。其中,自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中國擁有3.77億名年活躍用戶和1300萬名年活躍司機。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國出行擁有1.56億名月活用戶,中國出行業務日均交易量爲2500萬次。

從單量和交易額來看,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12個月裏,滴滴全球平均日交易量爲4100萬單,全平臺總交易額爲3410億元人民幣。2018年1月1日至今年3月31日的3年時間內,平臺司機總收入約6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市場上,2020年全年的網約車業務中,司機獲得的收益和激勵總額達到1174億元。

可以看到,滴滴在市場份額和規模上都已經相當大,但截至去年,滴滴已經連續8年處於年度虧損狀態,直到今年一季度才扭虧爲盈。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滴滴的淨虧損分別爲150億元、97億元和106億元;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三個月,滴滴扭虧爲盈,實現淨利潤55億元。

根據招股書,中國出行業務在2019年實現調整的息稅前利潤38.4億元,2020年爲39.6億元,2021年一季度爲36.2億元。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滴滴中國網約車業務息稅攤銷前利潤率僅爲3.1%。

2021年5月7日,滴滴網約車發佈關於“抽成”的說明:2020年,滴滴網約車司機收入佔乘客應付總額的79.1%。剩下的20.9%中,10.9%爲乘客補貼優惠,6.9%爲企業經營成本(技術研發、服務器、安全保障、客服、人力、線下運營等)及納稅和支付手續費等,3.1%爲網約車業務淨利潤。

招股書顯示,2020年,滴滴在國內出行市場總交易額爲1890億元,其中來自網約車業務(不包括出租車、專車、順風車等)的交易額爲1486億元。去除在消費者補貼、道路通行費等方面的費用,滴滴中國出行業務實現總收入1336億元。其中,1105億元被用作司機收益,佔中國出行業務收入的82%;69億元被用作司機激勵,佔中國出行業務收入的5.2%。兩者合計佔滴滴中國出行業務收入的87.9%,約佔滴滴網約車業務總交易額的79%,與滴滴此前公佈的抽成說明相一致。

除了國內市場,國際市場也是滴滴的重要佈局方向之一。招股書顯示,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個月內,滴滴已經在全球15個國家、4000餘個城市和城鎮開展業務。滴滴在海外市場的佈局以投資和併購爲主,滴滴已經參與了網約車平臺Lyft、Grab、Uber、Careem等的融資,還收購了巴西網約車平臺99Taxis。招股書披露,滴滴計劃將約30%的募資金額用於擴大中國以外國際市場的業務。

一站式移動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務平臺

在招股書中,滴滴將自己定位爲“一站式移動出行和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致力於以人工智能技術推動智慧交通創新,解決全球交通、環保和就業挑戰。

滴滴將其衆多業務背後的商業生態歸納爲“四個核心戰略板塊”“三大業務”“雙飛輪”。其中,“四個核心戰略板塊”分別是共享出行平臺、車服網絡、電動車、自動駕駛,“雙飛輪”則聚焦商業模型,隨着整體共享出行市場的持續增長,滴滴的共享出行、車服以及電動汽車網絡創造了雙飛輪效應,使司機、乘客和平臺均獲益。

共享出行平臺之外,電動車業務和自動駕駛業務進入滴滴核心戰略板塊。招股書披露的募資用途也顯示,約30%的募資金額用於提升包括共享出行、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在內的技術能力。

2020年滴滴推出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D1,到2025年,迭代定製版網約車D3將在滴滴平臺普及超過100萬輛。招股書披露,目前已經有接近千輛D1在運營當中,滴滴計劃推出新型號的電動汽車,增加定製設計的電動汽車使用數量。

招股書中還首次披露了滴滴自動駕駛業務的估值。滴滴從2016年開始進入自動駕駛業務,業務內容主要涉及AI、數據和網絡三個方面。由母公司滴滴和軟銀願景聯合投資5.25億美元A輪融資後,滴滴自動駕駛估值達到34億美元,滴滴在自動駕駛子公司的佔股高達70.4%。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滴滴自動駕駛團隊人數超500人,擁有超過100輛自動駕駛汽車的車隊。

滴滴在招股書中詳細介紹了共享出行和電動汽車的市場前景,預計到2040年,全球移動出行市場將達到16.4萬億美元,屆時共享出行和電動汽車的滲透率將分別增加至23.6%和29.3%,而現在這三個數字分別爲6.7萬億美元、2%和1%。

此外,招股書顯示,滴滴2020年研發費用爲63.17億元,佔總成本的4%。截至2020年12月31日,滴滴在全球共有15914名全職員工,其中研發員工7110名,研發員工佔比44.7%。

股東陣容曝光

公開資料顯示,在IPO之前,滴滴已經獲得21次融資,總額超200億美元。投資者中包括蘋果、豐田、騰訊阿里巴巴、富士康等知名企業和高瓴資本、紅杉資本等知名風投。

招股書顯示,在進行首次公開發售前,滴滴的創始人、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程維持股比例約爲7.0%。滴滴聯合創始人、總裁及董事柳青持股比例約爲1.7%。根據中概股同股不同權的安排,程維和柳青合計擁有超過48%的投票權,包括程維、柳青在內的滴滴管理層擁有超過50%的投票權。

在主要機構股東中,軟銀願景基金持有滴滴逾2.42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爲21.5%,爲滴滴的第一大股東。其次是優步,持有近1.44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爲12.8%。騰訊持有逾7700萬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爲6.8%。

不過,招股書還顯示,滴滴最大股東軟銀委派的董事會成員Kentaro Matsui將在滴滴上市時辭任董事,這意味着軟銀將退出滴滴董事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