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上的人对这张糕点纸都不会陌生。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北京人串门儿带礼物,首选北京糕点(点心匣子)配些水果,如果再加两瓶酒就更拿得出手了。逢年过节走亲戚送糕点更不可缺少。过节期间,客人送来糕点没舍得打开吃,又送了出去。一盒糕点就这么不知经过了多少手。那时我家人买糕点就到副食店,好像对稻香村、桂香村老字号也没太在意。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即便买老字号生产的糕点,吃起来也没有那么香了。

糕点盒(点心匣子)的粉色盖纸

糕点盒(点心匣子)的盒盖图案

糕点盒的边沿图案

上世纪70年代副食品店内顾客在购买北京糕点(摄影许林)

商业资料汇编和居民购货证和见证计划经济

《北京市副食品商业资料汇编》

1963年北京市副食品商业局编印(1949——1963)《北京市副食品商业资料汇编》在商业局内部使用的,专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它以图表的形式,分八个部分记录了1949年至1963年,14年期间,北京市副食品商业的数据变化。第一部分:组织结构;第二部分:商品购进;第三部分:商品销售;第四部分:消费水平;第五部分:储存运输;第六部分:食品加工;第七部分:商品价格;第八部分:财务指标。这些数据详实记录了建国初期北京市商业状况,期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和大跃进,这本书为研究上世纪中期的北京经济发展,提供了珍贵历史资料。在商品价格一栏,各种食品、农副产品,从油、盐、酱、醋到肉类、蔬菜应有尽有。计划经济延续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结束。

《北京市副食品商业资料汇编》内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