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白雪微)四种语言展示宣传、中外院校联动交流、开展国际合作和国际竞赛……6月16日下午,在“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2021年年会上,“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网站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将在课程建设、项目建设、标准与证书建设、成果转化输出等方面开展特色化服务,促进来华留学招生、服务院校国际化和国际职业大赛。

31所中外职业院校已入驻平台

“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北京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黄侃介绍,北京市积极深化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打造了一系列国际合作项目。

2019年6月,“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在北京市教委的指导下,由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牵头成立。成立以来,通过联合培养、师生交流、技能大赛、校长论坛等方式,为各联盟院校搭建了教育交流平台。

此次发布的联盟网站平台联盟网站平台具有四种语言展示宣传、中外院校联动交流、展示院校国际合作、研讨会议国际竞赛等四大功能,目前已有国内21所中高职院校和国外4个国家的10所院校入驻。

“‘丝路工匠’是一个交流平台,更是一个跨境人才培养的数字空间,是一个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人才流转中心、项目集散中心。”丰台职成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赵爱芹介绍,“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网站平台包括PC 端和移动端, 已搭建7个模块的服务通道。

赵爱芹表示,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要丰富国际合作形式,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平台可以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实现全球视域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亦可引导职业学校与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联合开展学术研究、标准研制、师生交流等合作项目,促进国内职业教育优秀成果海外推介等。

“平台的核心是内容、是课程,今后联盟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建设并打造‘丝路学堂’大课程品牌。”赵爱芹介绍,全部课程突出“语言+技能+文化”的特点,重点建设传统文化、专业技能、语言培训等三大类课程资源包。今后还将完善平台功能,依托特色课程,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类培训,开展境外学生培训、境外中资企业员工培训,开展中外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专业建设、文化交流、技术研发等。

向国际社会贡献教育治理“中国方案”

新冠疫情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次年会上,职业院校代表也分享了新形势下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的做法和经验。

据山东淄博职业学院教师王雅菲介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该校开设了线上汉语课程,以保证境外友好院校的对外汉语教学顺利进行,此外,还建立了国际汉语师资培训基地,中俄双方互建语言文化中心合作项目等。

黄侃认为,疫情常态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呈现以下趋势:首先是强化疫情常态下国际化办学的危机意识;其次,新冠疫情催生了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职业院校都在推进国际化办学全业务网上管理,采用智能信息化手段,提升国际化办学的管理效率。

针对疫情导致的外籍教师资源短缺、国际交流与留学中断的问题,黄侃指出,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着力培养具备国际化教学能力的中方教师;另一方面,要积极打造“在地国际化”培养模式,即让学生在本国学校“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到国际教育课程。

对于新形势下教育国际合作交流,黄侃建议,加强与发展中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增加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的名额,真正落实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此同时,鼓励职业院校与“丝路”国家职业院校开展合作。支持高水平职业院校到“丝路”国家办学,支持北京职业院校优势特色专业与国外优秀职业院校专业对接。

“在疫情常态化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黄侃强调,要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积极向国际社会贡献教育治理“中国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