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伊朗“強硬派”或上臺,美國麻煩來了?

當地時間618日,伊朗迎來了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

現任總統魯哈尼兩屆任期已滿,此次無法參選,最終總統候選人共4位——伊朗司法總監萊西、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前總司令雷扎伊、伊朗議會第一副議長哈希米以及伊朗中央銀行前行長赫馬提。

在這4位候選人中,前三位都是保守派政治家,僅赫馬提是和魯哈尼一派的溫和改革派。其中,屬於強硬保守派的萊西民調遙遙領先,被認爲最有可能贏得此次大選,成爲伊朗新一任總統。

據美聯社報道,當地時間19日早晨,赫馬提和雷扎伊都已承認敗選。出口民調顯示萊西大幅領先,但官方結果尚未公佈。

專家分析指出,此次大選是衡量伊朗政壇未來走向的一個風向標,若是強硬派最終上臺,或將導致伊核問題更爲複雜化,中東局勢重現隱憂。

投票率或創歷史新低

BBC報道,當地時間618日早晨,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德黑蘭一投票站投出了他的選票。

他鼓勵所有選民出門投票,稱“每一票都很重要……來投票選出你的總統。這對於我們國家的未來非常重要”。

這是伊朗第13屆總統選舉。投票從當地時間618日早晨7點開始,大選結果預計在未來幾天內公佈。若是在18日的投票中沒有候選人得票率超過50%,得票率最高的兩位候選人將進入625日的第二輪投票。

然而,在伊朗,許多選民對於此次大選並無熱情。多家媒體指出,此次大選投票率或將創下伊朗選舉歷史新低。

伊朗學生民調機構日前公佈的民調數據顯示,該國5900萬合格選民中,大約只有42%會參加此次投票,遠低於2017年大選73%的投票率。

據美國公共廣播電臺(NPR)報道,許多伊朗選民認爲,按照目前的競選格局,萊西當選幾乎已成既定事實,因此“沒必要爲他舉行選舉”。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田文林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把大部分的溫和派、改革派以及一些非常受歡迎的政治家都篩選掉了,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民衆的投票意願,這或許是此次大選投票率低的一個主要原因。

事實上,伊朗民衆面臨的現實困境愈發嚴峻。NPR報道指出,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後,重啓了對伊朗的制裁、對伊實施極限施壓政策。受此影響,伊朗經濟遭受重創,通貨膨脹率高達50%。民衆失業率有所升高、生活陷入窘境。

伊朗的疫情也非常嚴峻,截至618日累積確診病例超過30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8萬例。而該國疫苗接種速度較慢,目前僅有不到5%的人口接種了至少一劑疫苗。這一點也影響了很多民衆的投票意願。

爲保證投票安全、增加投票率,伊朗內政部將投票截止時間延長到了19日凌晨2點,同時在各地增加了投票點。

事實上,很多民衆仍然期待大選能爲他們的生活帶去改變。參與投票的諾魯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參與選舉時伊朗公民的責任,這賦予了他們發表意見、決定未來的機會”。他說,希望下一屆政府能夠應對國家的經濟挑戰,同時打擊腐敗、關心人民福祉。

“無對手”的領跑者萊西

此次伊朗大選競爭性並不強。

BBC報道,此次伊朗總統選舉共有近600人報名參選,包括40名女性,但最終只有7名男性候選人通過憲法監護委員會的審覈。許多頗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如魯哈尼的第一任副總統賈漢吉里、前議會議長拉里賈尼,以及與哈梅內伊不和的前總統內賈德都被排除出候選人名單。

在伊朗總統選舉中,所有滿足相關條件的伊朗人都可以報名參加,但需要通過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的資格審查才能成爲候選人。

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共有12名成員,其中6名是由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直接任命的宗教專家,另外6名是由最高司法委員會提名並經議會確認的法學家。

在獲得參選資格的7名候選人中,5人爲強硬派、1人爲溫和派、1人爲改革派。大選日來臨之前,其中3名候選人退出大選——其中2名強硬派宣佈將大力支持萊西,唯一的改革派候選人則宣佈支持溫和派候選人赫馬提。

至此,最終進入大選角逐的僅剩4人。

“在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篩選之後,留下的候選人基本都無法與萊西形成抗衡,萊西沒有真正的對手,如無意外將順利贏得大選。”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殷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保守派政治家、伊朗司法總監易卜拉欣·萊西一直領跑民調。伊朗學生民調機構616日發佈的民調顯示,萊西的支持率達到了64%,遠高於其他幾名候選人,很可能直接勝出。

現年60歲的萊西1980年就進入伊朗司法體系,2014年擔任伊朗總檢察長,2019年出任伊朗司法總監至今。萊西2017年就曾參加總統選舉,但最終敗給了魯哈尼。

其他3名候選人中,2名是保守派政治家——伊朗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祕書長、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前總司令穆赫辛·雷扎伊,以及伊朗議會第一副議長阿米爾·侯賽因·加吉扎德·哈希米。

唯一一名改革派候選人是伊朗中央銀行前行長阿卜杜勒納賽爾·赫馬提。赫馬提是伊朗資深經濟學家和政治家,是一名溫和的改革派。他曾擔任伊朗廣播公司副臺長、伊朗中央保險局局長以及多家伊朗銀行行長。

赫馬提強調經濟改革,承諾恢復伊核協議以讓美國取消制裁,獲得了許多改革派人士的支持。但是,其仍無法與萊西形成抗衡。

據半島電視臺報道,萊西屬於保守派中的強硬派,他不僅得到了伊朗保守派、強硬派的廣泛支持,還是哈梅內伊最青睞的總統人選。

殷罡指出,哈梅內伊很明顯也是想讓萊西當選,之前的一些安排都是在爲他鋪路。“2017年大選哈梅內伊就給了萊西機會,只是最終不敵魯哈尼敗了。之後讓萊西出任司法總監,也是在爲今後競選總統鋪路”。

伊朗政治“風向”改變

這是伊朗自1979年建國以來的第13次總統選舉,雖然被認爲只是“走過場”,但對於正處在內外交困之中的伊朗而言,這場選舉仍然意義重大。

首先,這一次的總統選舉結果或將關係到下一任最高領袖的人選。

在伊朗,最高領袖(也稱精神領袖)和總統同是國家元首,但不是政府首腦。不過,作爲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朗總統的地位實際上處於最高領袖之下,他的職權在很多方面都會受限。

根據伊朗憲法規定,最高領袖是伊朗在宗教上及中央政治的最高領導人,能夠爲伊朗的內外政策定下基調和方向。最高領袖由專家會議選舉產生,可終生任職。

伊朗現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82歲。分析認爲,未來很有可能由萊西接任哈梅內伊最高領袖的職位。

殷罡認爲,目前伊朗政治的安排,其實是在爲未來做準備。其中第一步,就是讓萊西成爲下一任總統。

成爲總統之後,萊西可以強化政治履歷,爲將來接任哈梅內伊擔任最高領袖奠定基礎。殷罡指出,哈梅內伊本人就曾擔任伊朗總統,在任期間,前任最高領袖霍梅尼去世,隨後由他接任。

“對於萊西來說也是如此,他可能會先擔任總統,之後再接任哈梅內伊。所以這次大選對於哈梅內伊來說很關鍵,對於整個伊朗來說也是不允許出現差錯的。”殷罡表示。

除了對於未來最高領袖人選的考量之外,此次大選也昭示着,伊朗政壇或將由溫和派主導轉向強硬派主導。

據美聯社報道,伊朗政治光譜包含強硬派、溫和派、改革派。強硬派的核心是希望強化伊朗的核能力、擴大其全球影響力,溫和派希望維持現狀,改革派則希望改變伊朗政教合一的體制。

現任總統魯哈尼是溫和保守派的代表,他在任期間最主要的政績就是,2015年和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了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以限制核能力換取國際社會解除制裁。

但萊西屬於強硬派代表。他在競選過程中曾強調,未來將建立強力政府,打擊腐敗,解決伊朗的經濟問題。

田文林指出,不出意外萊西應該會當選伊朗新一任總統,而這也就意味着伊朗將從一種相對溫和的政策轉向相對強硬的政策。

“從伊朗的總統選舉歷史來看,伊朗的政治生態就像一個鐘擺一樣,基本上是強硬派和溫和派輪流上臺。”田文林稱。

這一次大選幾乎都是強硬派的天下,某種程度上是因爲魯哈尼所推行的溫和政策——包括緩和和西方的關係、主動限制核能力換取解除制裁等,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所以伊朗民衆對魯哈尼政府、對溫和派的支持正在日趨下降。

殷罡也認爲,目前伊核協議面臨破產、伊美關係陷入僵局,在這樣的背景下,哈梅內伊認爲溫和派繼續執政已不適合,需要更強硬的候選人上臺,因此伊朗未來一段時間的政策將往強硬派方向轉變。

伊核協議或再陷危機

伊朗政權更迭,最令人關注的則是正在進行中的美伊伊核談判。

20185月,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同時重啓對伊制裁。伊朗也不甘示弱,自20195月起逐步突破伊核協議限制。伊核協議陷入名存實亡的危機。

爲拯救伊核協議,讓美伊兩國恢復履約,今年4月初,伊核協議相關方開始在維也納舉行會談。截至目前,美伊非直接談判已進入第六輪。

今年4月初,伊核協議相關方在維也納舉行會談。/IC Photo

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617日,伊朗副外長阿拉格希表示,維也納談判取得了切實進展,目前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恢復伊核協議,但仍有一些關鍵問題有待談判解決。他還表示,大選結果不會影響談判進程。

但田文林認爲,目前在伊核問題上存在一個巨大的變數,可以說伊核協議又到了一個關鍵性的十字路口上。

“美國如果真的想重返伊核協議,在魯哈尼政府正式下臺前達成一致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因爲這個協議本就是魯哈尼達成的,他也肯定樂見離任前恢復協議。”田文林說。但如果美國評估後認爲不能輕易解除對伊朗的制裁,雙方無法在魯哈尼離任前達成一致,強硬派代表萊西上臺後,要恢復伊核協議就更加困難了。

事實上,2015年魯哈尼政府和國際社會達成伊核協議時,就遭到了強硬派的強烈反對。“萊西若是上臺,是否會願意去拯救這個協議,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田文林稱。

據半島電視臺報道,萊西近期在參加電視辯論時表示,他會“尊重伊核協議”,建立一個“強力”政府。哈梅內伊此前也表示,只要美國表示願意遵守伊核協議,伊朗也願意回到協議。

在殷罡看來,短期內要恢復伊核協議非常困難。因爲美國不太可能在伊朗大選結果出爐前做出任何承諾,還是會觀望下新政府的態度。而伊朗目前的立場是,美國要先取消制裁,才能繼續談;但美國則希望伊朗先做出遵守協議的承諾,再取消制裁,雙方都不願意先妥協。

“不過,伊朗新政府上臺後,仍然會把恢復協議、取消制裁作爲核心目標。因爲美國製裁對伊朗的影響已經太大,不取消制裁幾乎什麼也幹不成。”殷罡指出,伊朗新政府上臺後,最重要的還是處理和美國的關係,若是最終無法恢復伊核協議,那麼不排除會爆發嚴重衝突。

20195月以來,伊朗快速推進核能力建設。美方一些官員認爲,伊朗正在走向製造核武器的路上。但伊朗表示否認,稱其無意將民用核項目轉化爲武器項目。殷罡稱,“目前國際社會必須努力避免伊核問題‘朝核化’,也就是出現伊朗不管制裁就是要造核武器。”

在伊核問題之外,強硬派政府上臺後,美伊關係可能會更具對抗性,從而影響到中東地區局勢。

田文林稱,伊朗強硬派上臺,對於美國和以色列來說不是個好消息。因爲伊朗可能會在地區事務中採取更加強硬、激進的政策,尤其是強化和美國、以色列的對抗。但對於其他阿拉伯國家,伊朗還是會注重團結,儘量拉攏。

“中東地區的矛盾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伊朗和美以對抗加劇,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導致整個中東地區的局勢朝着更加緊張的方向發展,甚至不排除會擦槍走火,爆發一些比較嚴重的衝突。”田文林說道。

文/謝蓮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