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他們開始爲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

進入空間站後

航天員首先要幹什麼?

3個月的太空生活該如何度過呢?

有Wi-Fi嗎?洗澡咋解決?

航天員在太空喫什麼?

你所關心的都在這裏↓↓↓

△3個月的太空生活該如何度過?

WiFi覆蓋:全屋智能家居

天地通話:還能和家人“私聊”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空間站任務總師孫軍介紹,航天員進入空間站後,第一步要做的是設置電解制氧檔位,安裝水箱,解決用水喫水,主要是和基本生活有關的一些工作。另外他們還要對睡眠區進行整理。

爲了提高航天員太空生活的“舒適度”,中國設計師們爲航天員預留了相對充裕的生活環境,艙內活動空間從天宮一號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整站110立方米,簡直是從“筒子間”搬進了“大平層”。

中國空間站不僅有“移動WiFi”

還創造了一個智能家居生活空間

在中國空間站裏,設計師們給每一個航天員準備了一個手持終端,航天員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通過APP調節艙內照明環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運動模式……不同的艙內燈光,能夠調節航天員的情緒,避免長時間處於單調的環境所帶來的不適。

在以往的載人航天活動中

天地通話是“傳統項目”

但設計師們還給航天員預留了一條

私密語音通道

航天員可以在這裏

和家人打電話、拉家常

平時,航天員們都帶着骨傳導耳機,艙內的WiFi可以方便他們在站上各個艙段相互通話,而且他們在任何位置上也都可以與地面通話。

6月18日上午,三名航天員在天和核心艙安裝了事先帶去的無線WiFi,之後會陸續安置必要的日常生活所需,時間預計將持續一週左右。

這一消息引起衆多網友關注

有網友問:

“密碼是多少?我想蹭個網”

功能分區:

確保“私密性”“便利性”

中國空間站本着

“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分別設置了生活區和工作區

生活區內有獨立的睡眠區、衛生區、鍛鍊區,還配有太空廚房及就餐區。在設計上最大程度考慮到私密性和便利性,極大地提高了航天員的太空生活質量。

在太空中,航天員也能實現“睡覺自由”,能夠享受獨立的睡眠區,確保睡覺不受干擾。雖然依然要把自己“裝進睡袋”,但已經實現了從“站睡”到“躺睡”的變革了。獨立的睡眠區能夠讓航天員更放鬆,享受相對高質量的睡眠,讓他們的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元氣滿滿”。

航天員雖然不能享受和地球上一樣的淋浴和泡澡,但每個人都能夠在一個“包裹式淋浴間”裏,手持噴槍,把自己擦拭乾淨,最大程度上解決了個人衛生問題。

超爽開箱!

航天員要拆160多件“快遞”?

核心艙內的畫面顯示,貨物打包得整整齊齊,被固定在艙內的上下左右。而就在上月底,“快遞小哥”天舟二號給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送來了第一次太空補給,一口氣運了160多件“包裹”,總重達近7噸。

看到這一幕

網友紛紛喊話三位航天員

“直播開箱”

更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其中一份包裹上竟然寫着“太空自行車”!

其實,早在神舟十二號發射前的發佈會上,“太空自行車”就已被“劇透”。據介紹,除了太空自行車外,鍛鍊區還配備有太空跑臺,用於航天員日常鍛鍊。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消息,長期生活在微重力的環境下,航天員的骨質和肌肉會逐漸丟失、萎縮。據測算,航天員在太空裏待180天,肌肉量會減少40%,骨質會大量流失。如果不經常鍛鍊,迴歸地面時容易骨折,在失重的環境中,動感單車等器械是很好的運動方式。

在感慨核心艙配置齊全的同時,也有網友好奇這近7噸的“包裹”,三位航天員如何管理呢?

對此,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侯永青介紹了一個設計“彩蛋”:艙內所有貨物上均有二維碼將貨物取用情況傳輸到物資管理系統內,保證艙內貨物的高效管理。

太空3個月,喫什麼?

乾飯人,乾飯魂,幹飽了纔能有精神!在太空飲食方面,中國航天也早已備足“乾糧”。

據瞭解,核心艙內配置了120餘種營養均衡、保質期長的航天食品。就餐區域配置了食品加熱、冷藏及飲水設備,還有摺疊桌,方便航天員就餐。

據人民網報道,航天食品講究葷素搭配,甚至魚香肉絲、宮保雞丁都出現在了航天員的美食列表裏。

而且,這兩個菜品都是“老前輩”了。早在2002年神舟四號發射時,魚香肉絲和宮保雞丁的航天餐就已經研製成功,它們都陪楊利偉在2003年登上了神舟五號。

紅燒肉、魚肉丸、紅燜素雞……

愛喫的一個都沒少

不少網友已十分期待

什麼時候來一場太空喫播呀?!

一系列用心的設計

讓楊利偉老師都直呼:

羨慕!

在軌駐留三個月

航天員將完成四項主要任務

除生活之外,航天員在“太空之家”中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他們的工作安排是什麼呢?

任務一:日常管理,在軌測試

開展核心艙組合體的日常管理,形象地說就是要“拆快遞”。空間站核心艙發射的時候,“快遞小哥”天舟二號打包了6噸多“設備”上去,很多設備還不能安裝在工位上,需要航天員進行人工安裝、啓動和調試。

任務二:健康管理,再生循環

首批航天員要在軌駐留三個月,爲了長期經濟運行,“太空之家”與以往的空間實驗室不同,艙內的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系統採用的是可再生的技術,航天員要讓空間站內的氧氣和水等物資儘可能實現循環使用。

任務三:空間科學,技術試驗

第三個任務是要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進行空間應用任務實驗設備的組裝和測試,按程序開展空間應用、航天醫學領域等實(試)驗以及有關科普教育活動。

任務四:兩次出艙,艙外作業

航天員將在駐留期間,在機械臂的協助下完成艙外作業。據瞭解,航天員要開展兩次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包括艙外服在軌轉移、組裝和測試,開展艙外工具箱的組裝、全景攝像機抬升和擴展泵組的安裝等工作。

致敬中國航天人!!

來源:東方網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網友評論等

編輯:ivy

審稿:鄭聞文

來源:東方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