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公安攜手尋親 走失老人溫暖回家廣州市民政局 供圖

中新網廣州6月19日電 (蔡敏婕 莫冠婷 廖培金)廣東97家救助管理機構19日舉行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上述機構通過組織實地開放和“雲開放”等方式舉行。

據廣東省民政廳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至今年5月,該省通過建立專門尋親團隊,採取運用人臉識別、DNA比對等技術與專業口音分析、實地走訪覈查等傳統手段相結合方式,共幫助2313名長期滯留受助對象成功尋親,尋親成功數量居全國首位。

近日,廣州市救助管理站攜手異地公安,利用人像識別,經過專業的分析和細緻的比對,爲一名走失5年的老人成功找到了親人。

“走在大街上,看到有流浪的人,我都會繞到前面去,看看他是不是我爸。”在父親走失的這些年裏,酈女士發動親朋好友,多次在社交平臺上發佈尋父信息,求助社會尋親組織請求擴散並轉發。

而在酈女士急切尋父的時候,她的父親正在廣州市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尋親是個技術活。酈女士父親入站的這幾年,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根據老人的口音和聊天提到的蛛絲馬跡,推斷老人或許是浙江杭州一帶的。在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的幫助下,通過人臉識別,老人與一名浙江台州籍人員匹配度爲98%。時隔5年,酈女士與父親相認。

幫助每位在站的受助人員覈實身份、尋親返鄉,是救助管理站日常工作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王某爲與幾個夥伴一同在廣州以撿廢品爲生,每天等待公益組織的派餐解決喫飯難題,用撿廢品賣掉的錢買酒。疫情發生後,在屬地公安部門的指引下,幾人來到廣州市救助管理站求助。

受助人員離鄉20多年重新迴歸家庭 廣州市民政局 供圖

王某爲剛來時,只說自己是黑龍江人。與此同時,廣州市救助管理站也將他的尋親信息推送到全國救助尋親網、全國救助工作交流羣等平臺,並請公安部門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查找其身份,但均未得到有效信息。

爲了打開王某爲的心扉,工作人員不間斷地找他聊天。從朋友交往聊到家庭親情,從尋找工作聊到未來規劃,從當下現狀聊到幸福是什麼……日復一日,4個多月後的一天,王某爲突然主動提起了自己的家人和住址。工作人員聯繫了當地民政部門,並查詢到了戶籍地村委的聯繫方式,通過村委搭橋,聯繫到了王某爲母親。

王某爲母親表示,2004年王某爲在未得到家人同意的情況下前往杭州務工,從此再無音訊。終於,這場長達16年的母子骨肉分離畫上了句號,王某爲結束了廣州的流浪生活,跟隨母親踏上了回家的路。

廣東省民政廳表示,各級公安機關和城管部門履行街面巡查救助職責,及時發現和轉介街面流浪乞討人員;社會各公益慈善和志願服務組織,開展對流浪乞討人員的關愛關懷活動,爲受助人員提供心理諮詢、就業幫助等個性化服務。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廣東共勸導、救助流浪乞討人員8374人次。

此外,長期滯留人員落戶安置是質量大提升專項行動的一項重點和難點。截至目前,廣東共爲2324名未查明身份的長期滯留對象辦理落戶,1534名滯留人員已落實長期安置。珠海、陽江市滯留3個月以上的受助人員落戶率達100%。(完)【編輯:朱延靜】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