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延安,小雨一场接着一场。

老乡都说,如今青山绿水植被好,雨水多了,心尖尖儿凉,脾气儿自然薄。

枣园有个“老赵”,预约一个接着一个。

派出所民警都说,“老赵”的话儿就是及时雨,多大脾气都浇灭,多大纠纷都能调。

大家嘴里的“老赵”名叫赵学慧,今年64岁,是陕西省延安市公安局枣园派出所张思德调解室聘请的“首席”调解员,因为退休前曾是延安市公安局宝塔分局的一位民警,并且有40年党龄和40年警龄,大家都笑称他为“40”后首席。

6月17日,记者来到张思德调解室,实地探访老赵矛盾调解的绝招。

才一进门,墙上的一张张思德剪纸画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你真厉害,一眼就看到了我们的宝。”迎上来的老赵立刻介绍起来,调解室以张思德命名,就是要提醒我们,把“为人民服务”记在心上,让“张思德精神”代代相传。

谈起传承“张思德精神”,创新调解法宝,老赵打开了话匣子,“做调解关键要有爱心、耐心,让群众听得进去、静的下心,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去。一碗水要端平,公平公正很重要!”

为了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老赵想了很多办法。他下载电视台的各类法治节目案例182部,在调解矛盾纠纷中,遇到相似案例,就组织当事人双方观看。他说有时候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却抵不上一个案例来的实在。两年来,利用以案说法,老赵调解处理因民间纠纷引起的各类治安案件18起。

还没介绍几句,两位满脸愁容的群众推门进来,询问证件办理方面的问题。虽然不是纠纷,老赵还是耐心解答,详细介绍办理程序。

“只有急群众所急,重视这些小问题,才不会形成纠纷隐患,群众找上门,我介绍详细点,民警们工作也好做些。”嘴上招呼着记者,老赵的手一刻没停,给群众找着资料。

当记者问起,他调解的案例最多的是什么类型时,老赵的回答出乎意料——并不是农村地区较多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矛盾纠纷,而是工伤和工资纠纷。老赵说这跟辖区的特点有关。

2019年5月,一对老实巴交的重庆籍夫妇来到调解室向老赵求助。原来,在2016年6月,辖区内一户人家雇佣其打水井两口,工资一万,完成后雇主却付给当事人7500元,剩余2500元拖欠近三年一直未付,他们希望老赵能帮助解决问题。了解情况后,老赵想尽一切办法让纠纷圆满调解。拿到拖欠款的当事人用布满老茧的双手紧紧握着老赵的手不放。那一刻,老赵说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调解是一项艺术,老赵做了一辈子公安工作,经验丰富,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解决。”谈起老赵,枣园派出所所长李军阳这样夸他。

据了解,靠着对“张思德精神”的传承,对为人民做好每件小事的理解,2年来,老赵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百件,收到锦旗40余面。

记者问老赵做调解工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以心换心。”老赵说,“在调解之前,需要缓和双方的关系,慢慢拉近感情,特别是面对性格暴躁,脾气不好的人。只有推心置腹,才能解决问题。”这才是金牌调解员老赵的法宝。

(人民公安报社陕西融媒体采访组 执笔:邬春阳 李召阳 摄影:温凯)

来源:中国警察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