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有一年多了,目前仍在不斷呈散發狀、點發狀態出現,有確診病例在11次核酸檢測之後才呈陽性,是病毒更狡猾了嗎?我們有可能戰勝它嗎?

今天,被市民們親切稱爲“疾控女俠”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長吳凡教授做客第164講上海科普大講壇,爲大家帶來《新冠防控,我能做什麼?》。

上海時刻

口罩暫時不用該如何正確放置?“疾控女俠”吳凡來教你!#防疫 #新冠 #上海

視頻號

吳凡說,

在現在疫情常態化防控情況下:

市民要繼續保持健康的個人行爲,

爲自己穿上一件“無形的保護服”;

市民也要儘快完成規範的疫苗接種流程。

再認識病毒

吳凡介紹,病毒是自然界中最小、結構最簡單的非細胞型寄生生物,含一種類型的核酸或遺傳物質,只能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室溫條件下,新冠病毒在乾燥、溼潤、海水環境、一般的物品表面都可存活三天,它還能耐PH2.2的酸性環境;在4°C條件下,新冠病毒在海水環境、物品表面可存活7天。”

最近,大家不時聽說病毒變“聰明”——變異的消息。吳凡解釋,在自然界,由於病毒基因組複製的保真性低,病毒基因會發生變異,進而獲得逃避宿主免疫攻擊的強大能力。變異一般通過抗原漂移或抗原替換髮生。“就目前而言,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變異株的致病率和病死率更高。”吳凡說。

洗手作用不亞於戴口罩

吳凡又提到了疫情時代的“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注意個人衛生。“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是一對靈活掌握的措施。有人抱怨,夏天到了口罩實在‘戴不住’。那麼,如果能確認與其他人員保持1.5米以上距離,就不一定要戴口罩。”吳凡說。有數據顯示,老年人戴口罩頻率要比低年齡人低,這是由於老年人肺能力下降,戴口罩或帶來不適。“這時候需要大家相互理解,和老年人交流時候保持社交距離。”

吳凡說,行爲健康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至關重要。她指出,洗手的作用一點不亞於戴口罩,尤其對於喜歡亂摸的小朋友來說。洗手的要素有三個:肥皂、20秒和流水。吳凡解釋說,哪怕是普通肥皂,都可以破壞病毒外層包裹的膜,使之失去感染人的能力。而實驗表明,只有達到20秒以上,病毒才能被破壞。“要強調的是,從外面回家或乘坐公共交通到目的地後,必須要洗手。如果沒有水,就不要用手摸眼、鼻、口等有黏膜的地方。”

疫苗作用“利人利己”

吳凡談到了對於新冠疫苗的科學態度。“疫苗是’利人利己‘的。疫苗效果不是100%,但能形成有效保護。至少對個體來說,一定可以減輕症狀。”她說,“在形成羣體免疫前,接種完疫苗的市民還是要戴口罩。”

此外,疫苗對變異病毒的有效性需持續監測。“好消息是,今天的疫苗對於變異的病毒仍然是有效的。但這句話不是永遠的,我們需要保持警覺。”

對於“強化免疫”的問題,吳凡舉例說,大家小時候接診過兩針麻疹疫苗,但到高中時候還會再補一針,這是因爲隨着時間增長和長期不感染的狀態,疫苗效果會下降,就需要再強化。“對於新冠疫苗來說,今後是否需要強化分兩種情況:一是看疫苗的種類以及它免疫的持久性,不同疫苗後續加強免疫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第二就是觀察到持續免疫效果是否有下降。”

吳凡說,還沒有接種的市民,在身體沒有特殊的情況下,儘快去接種;已經接種了第一針,並滿足第二針接種條件的,趕緊去打第二針。這樣,才能更好保護我們每個人和社會。

在大講壇上,吳凡教授還送出了她和老師汪玲教授的抗疫新書《當下與未來》,這不僅是一部記錄當下疫情的紀實作品,也是一部培育未來醫學優才的啓迪之作。

夏秋季如何防護?七種防護“法寶”請收好▽

新冠疫苗接種35問▽

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郜陽)

視頻製作:劉慧琴

編輯:李爭

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