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敦煌儿女》剧照

“我们《敦煌女儿》经历十年时间,在各方帮助下不断改进,我没觉得苦,反而这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对我本人来说很珍贵。”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昨天在沪剧《敦煌女儿》“二改”研讨会上感慨。出席研讨会的专家,一路看着《敦煌女儿》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却依然观看演出后泪满襟,既是被剧情打动,也欣喜于这部戏的成熟。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认为,《敦煌女儿》在上音歌剧院的演出,情节和表演几乎无可挑剔。尽管去年演出场次不多,但首演以来,它走进很多剧场、高校,几乎每场都满座。而从《雷雨》到《敦煌女儿》,上海沪剧院完成了剧目在现实题材创作和演出品质上的提升。“我眼泪止不住,工作人员友善地给我递来两张纸巾”,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吴文科第二次看《敦煌女儿》,“我们在评价这个戏之前,观众已经用脚投票,把票给买光了,这足以证明它的成功。”

在专家眼中,每位演员所塑造的角色都带来了惊喜。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季国平本希望能帮这部戏提些建议,但看到最后,他感慨:“毛病实在不太好挑,也不忍心再去挑。”季国平被情节和主创团队的精神深深打动,“如果说当下的舞台艺术都能用心、用功、用情地呈现,那么作品一定能从高原走向高峰。”(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