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男子年過半百發現兒子非親生,法院:欺詐性撫養,可獲賠十萬

男子離婚後得知養育了16年的兒子非自己親生,要求前妻返還撫養費並賠償精神損失。近日,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法院審結了這起撫養費糾紛案,認定女方粟某故意隱瞞實情,構成“欺詐性撫養”,判決被告粟某返還撫養費並賠償精神損失共10萬餘元。

1998年11月,倪某與粟某登記結婚。2002年2月,兒子小粟出生。2018年3月,倪某、粟某協議離婚。離婚後,因爲聽到周圍親鄰閒言碎語,倪某懷疑小粟並非自己親生。於是,他拿了小粟使用過的牙刷委託某鑑定機構進行親子鑑定,最後得到的鑑定結果爲:排除倪某與小粟的親子關係。

原以爲自己39歲時老來得子,對兒子百般呵護,誰知快60歲了卻發現兒子並非親生。年逾半百的倪某倍受打擊,憤怒之下將前妻粟某訴至合川法院,請求判令被告粟某返還撫養費、精神撫慰金。

法院審理後認爲,夫妻應當互相忠實,被告粟某作爲妻子,在與原告倪某婚姻關係存續期間與他人非婚生育小粟,使原告陷入錯誤認識而履行撫養義務,故原告爲小粟支付的撫養費,被告應當予以返還。關於撫養費的返還標準,結合子女的實際需要、原告被告的負擔能力、當地實際生活水平等衆多因素,法院酌定撫養費返還標準爲400元每月,撫養費的給付時間爲193個月,共77200元。

法院認爲,被告的行爲侵害了原告作爲丈夫的人格權益,給原告造成極大的精神傷害,依法應當進行精神損害賠償。結合侵權人過錯程度,法院酌定精神損害撫慰金爲30000元。

法官表示,近年來,“欺詐性撫養”糾紛逐漸成爲易發家事糾紛之一。“欺詐性撫養”一般是指夫妻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女方在明知或應知所生子女非與男方親生的情況下,故意隱瞞實情,致使男方誤將子女視爲親生子女予以撫養的行爲。根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條關於婚姻家庭中道德規範的規定,以及欺詐性撫養糾紛中不當得利問題確立的裁判規則,欺詐方應當向受欺詐方返還撫養費並酌情支付精神損害賠償。

責任編輯:武曉東 SN24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