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股入摩後產生三大重要成果!MSCI吳佳青:對ESG的重視和怎麼做是兩碼事

從開放外資引入QFII機制,到外資巨頭紛紛進軍中國設立QDLP和申請全資公募牌照,包括最近的外資理財子……每一箇中國市場對外開放的里程碑背後,都是全市場各方爲國際化的不懈努力,以及海外機構對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熱切期待。

A股被納入國際知名指數編制公司MSCI旗下國際指數體系,是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2018年6月,A股正式被納入MSCI指數,擴容三步走隨後如期完成,外資日漸成爲中國市場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MSCI在推動A股國際化方面動作頻頻,2020年7月稱將在未來一年內推出基於A股和中國市場的主題型投資的指數系列。此後的2021年1月即宣佈推出MSCI中國科技100指數及中國A股在岸科技100指數,以滿足境內外投資者對中國領先的科技及創新型經濟企業的投資需求。

券商中國記者日前深度對話MSCI大中華區營運決策委員會主席吳佳青,就中國市場持續對外開放進程、MSCI未來開拓中國市場的計劃,以及ESG工作進程等議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

吳佳青在美國和中國銀行業擁有近30年管理和實務經驗,在2020年加入MSCI之前,曾就職於多家國際外資銀行巨頭,對外資機構及資本市場的跨境業務發展認知深刻。吳佳青的任命也是 MSCI持續加強對中國市場戰略投入的體現之一。

談及A股“入摩”之路,吳佳青直言“中國的納入是市場邁向成熟的一個契機”。吳佳青表示,無論是中國境內還是海外,都有意願提升納入權重,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完成。吳佳青也特別提到了中國監管層對於推動國際化的決心:“A股納入的目標、方向都是非常透明的,MSCI跟監管的對話與合作非常密切,我們深切體會中國監管層對海外開放的決心和誠意。”

A股納入MSCI後產生了三方面重要成果

券商中國記者:2018年MSCI正式納入A股,回頭看這對A股市場的國際化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對於納入後的業務成果,你們內部有沒有做過評估?

吳佳青:A股納入以後,大家對兩大投資方向很感興趣:一是主題投資,所以MSCI從去年12月開始發佈了一系列的主題指數,包括MSCI中國科技100指數、中國A股在岸科技100指數、MSCI中國主題指數系列,這個系列有20個指數,包括變革性技術、社會與生活方式、環境和資源三個大趨勢。

二是ESG和氣候變化投資。MSCI早在兩年前就成功開發了中國氣候變化指數、低碳系列碳指數,這是MSCI具有前瞻性的表現,當時在國內推出這些指數是有挑戰的,但現在已經成爲了一個熱點。我們也給中國上市公司做ESG評級,A股納入之後,中國公司的平均評級分數從2018年至今提升了16%。不少中國公司從一開始不理解,到後來發現ESG評級對吸引長期投資者有很大意義,現在越來越多公司積極參與溝通,可以說作爲國際投資生態圈標杆的ESG體系的引入對中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有着非常大的推動作用。

總體上看,中國A股的納入是市場邁向成熟的一個契機,MSCI主要服務機構投資者,讓投資者去了解市場。我們在A股納入前,就A股是否要納入對投資者進行了5次諮詢,詢問是否具備了納入的必要條件。2018年A股納入因子是5%,現在是20%,我們未來會就進一步的納入繼續做投資者的諮詢工作。

A股納入我們的全球指數以後,我認爲產生了三方面重要成果:

第一、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體量巨大。以前中國市場海外投資者覺得比較神祕,不知道如何參與進來。但納入後,就能通過被動投資參與到中國市場並享受市場紅利。

第二、對中國市場成熟度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原來中國市場是以短期追捧熱點、散戶爲主。監管從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隨着A股納入,吸引更多成熟的海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讓市場趨向成熟、長期化、機構化、穩定化。

第三、由於國際投資者對其投資的市場建設有全方位要求,包括透明度、法制化,這會帶動一系列第三產業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包括各方面監管制度的改革。

進一步提升A股比例仍有四個問題待解

券商中國記者:有關指數納入的進一步安排是怎樣的?我在與很多機構交流中,不止一次聽到有機構建議提升A股的地位,比如把A股拿出新興市場指數單獨成立一大板塊,你們是如何考慮的?

吳佳青:若進一步提升A股納入比例,仍有四個問題要解決:

一是風險對沖和衍生品工具的輸入;

二是中國A股較短的結算週期;

三是滬股通、深股通的交易假期安排;

四是在滬深股通中形成有效的綜合交易機制。

A股在MSCI指數體系中份額的增加取決於中國內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進一步的重大市場改革,以及與市場的投資者更多的磋商。MSCI作爲中間橋樑,我們的指數研究團隊會花大量時間與市場及投資者溝通,對於這四個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一直在不遺餘力地進行協調。

中國臺灣和韓國市場現在已經100%納入,外資佔比達到了40%,而A股現在才5%,發展空間很大。外資佔比對A股的推動作用和對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所以我們更多在這裏面起到潤滑劑的作用,滿足雙方的需求,中國內地市場也會更加健康更加完善,海外投資者也能更放心地參與。

現在全A股和中概股加在一起,大概佔到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的40%。如果A股全部納入,那就會佔新興市場的50%。今天中國內地經濟體量佔全球的18%,但中國內地市場在MSCI ACWI全球指數(包括髮達市場和新興市場)的佔比只有4%,這個權重與中國經濟發展的權重差距還很大,所以不管是中國監管、海外監管都有意願繼續納入的進程,讓中國資本市場在全球的權重進一步加大,但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

券商中國記者:相信你們在日常工作中與監管部門會保持密切溝通,能否介紹下你們對於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感受?

吳佳青:大家都在積極推動。納入A股的目標和方向都是非常透明的,我們跟監管的合作非常密切,中國的監管對海外開放決心和誠意非常清楚,所以他們一直鼓勵提建議。

除了A股納入外,還有滬深港通能不能把ETF也加進去?ETF成本低、體量大,適合長期配置,這會推動海外資金更快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對國內市場將會有長期積極影響,國內也想推動ETF發展。

所以我們也提供了很多不同建議,監管層也非常願意聆聽,他們非常有誠意,定期溝通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做得更好。這就是爲什麼現在越來越多外資想來中國設立公司或成立合資公司,因爲他們確實感覺到了中國的開放和歡迎。

券商中國記者:你們對於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還有哪些建議?

吳佳青:

第一,目前政策落地的過程還比較複雜,大家期待可以加速落地流程。

第二,增加新產品准入,當然新產品准入可能會帶來很多新課題,包括對中國監管要求要有更好的理解。

第三,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帶來雙向機會,外資從拿到執照到落地展業需要時間,這對中資機構是最後的時間窗口,從監管角度來說,要推動中資企業的國際化、系統化和透明化,同時,在中國企業的全球資產配置方面,監管層也可以發揮更多作用。

對ESG的重視和怎麼做是兩碼事

券商中國記者:MSCI近期的工作重點是什麼?ESG是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國內大型本土機構對ESG的理解總體上還在初級階段,對此你們有何建議,如何進一步提高行業和投資者的認知水平?

吳佳青:頂層推動非常重要。我們現在感覺到,中國提出“碳達峯”、“碳中和”承諾後,大家對於這個主題的熱情達到了一個高峯,不過重視和怎麼做還是兩碼事,現在大家都在談論“碳中和”、談氣候變化,但不知道公司經營治理或者投資行動要從何下手。

在這方面,MSCI有數據、可量化,對被納入指數的上市公司都有發表氣候變化相關報告,對中國以及我們全球指數中的上萬家公司,在碳排放、化石燃料使用等方面都有非常詳細的數據,通過我們的低碳轉型得分你就能看出哪些行業接下來可能會面臨轉型壓力,哪些在轉型過程中會遇到什麼情況,這是我們馬上就能幫助到大家的。

在產品上, MSCI已經在中國推出了很多ESG產品、氣候變化產品、碳排放相關產品,而且現在有了QDII,海外的氣候和ESG產品更多,機構是不是可以率先開始嘗試?這方面我們也想與監管部門一起,看能不能在一些中長期的執行性舉措上開始做起來。

另外還有投資者教育,中國市場目前還是以個人投資者爲主,這方面的教育就非常重要。最近因爲國家在“碳中和”、“碳達峯”上的討論多了,所以個人投資者對這一主題的興趣和關注度也有所提升,我們也想在其中做更多的工作。MSCI近期做的比較多的是給上市公司做培訓和教育,最終還是希望落地在廣泛的投資者層面。

券商中國記者:請您介紹下MSCI的業務情況?MSCI在中國的業務及團隊情況如何?

吳佳青:在投資方面,MSCI立足於一個生態圈,爲投資者提供一攬子的服務。我們從4個角度——分析工具、指數業務、ESG研究、房地產數據研究——來服務客戶。MSCI的使命是幫助投資管理人與投資者獲得盈利、控制風險,讓投資者達到利益的最大化。

MSCI在全球擁有約8500家頭部企業的主要客戶,在中國內地有100多家金融機構是我們的客戶,基本上都在使用我們這四大塊業務。早在2000年初MSCI就進入中國,我們在北京、上海都有辦公室,最主要的是我們有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務,從銷售人員到產品、研究、客服、IT都在中國,ESG研究亞太團隊相當一部分也在北京。

中國有很多頭部企業現在在跨產品、跨區域發展,我們要以他們爲中心,更好地服務他們。

首先是提供分析工具。MSCI在分析工具領域非常有名,一個就是我們的資產配置工具Barra系統,很多人並不瞭解Barra很早就被MSCI收購了。中國100多家頭部企業都在使用Barra系統,包括大型銀行和保險公司、頭部券商、大型資管公司和對沖基金。另外,風險控制工具Risk Metrics也是MSCI的分析工具,主要適用於銀行和券商,最近越來越多券商在使用這個工具,因爲有助於提升包括衍生品在內的市場風險管理水平。Risk Metrics是風險價值模型(VaR)和壓力測試(stress test)最早的鼻祖,在全球都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工具。

第二是指數產品。這幾年我們看到一個趨勢是,全球配置中國指數的興趣越來越大。我們現在服務幾類客戶:第一部分是“走進來的客戶”,特別是我們2018年納入中國A股以後,這些客戶被動參與了進來、分享到了中國市場的紅利,現在他們不滿足於僅是指數配置,還想主動進入市場,這對中國市場的推進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們相信,外資流入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特別是隨着最近資管、證券、期貨、保險允許100%外資持股,他們會在中國當地設立機構,會用MSCI的指數作爲開發產品的標杆。第二部分是“國內資金走出去”,越來越多國內資金在做海外配置。MSCI是一家全球性企業,不論客戶要去哪個海外市場,我們都可以積極幫助我們在中國的客戶,事實上最近我們已經在幫助越來越多中資企業進行產品的落地,爲其提供差異化的指數。

第三是ESG研究。我們其實早就引入了ESG這個概念,在ESG研究和數據領域通過我們兼併收購的前身公司有40年的經驗和歷史。MSCI全球指數覆蓋的上市公司我們都有做ESG評級,投資者可以利用相關評級來做自己的ESG產品或者評估管理風險。自從“碳達峯”、“碳中和”的目標被提出後,各大企業、金融機構都對氣候變化這一領域的興趣更大了,但他們不知道如何量化。MSCI擁有一套量化工具,在MSCI全球指數里的上市公司,大家都可以使用這套工具去量化它們的碳排放相關的投資機會。

第四是私募和房地產。我們想在這個行業裏也做到全球領先,讓客戶能夠更加透明地選擇私募經理人蔘與房地產投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