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家中逝世。许渊冲先生终生深耕译坛,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亦是“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得主以及亚洲首位“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获得者。诸多经典名著通过他的优美译笔流入中国读者心田,成为滋润万千读者的精神养分。今年4月18日许渊冲先生百岁生日之际,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与草鹭文化合作,特别推出了“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约翰·克里斯朵夫》)许渊冲百岁诞辰珍藏纪念版。捧读这三部许渊冲先生的代表译作,领略经典作品历经时光打磨越发璀璨的魅力,无疑是对这一伟大文学翻译家最好的缅怀与致敬。

6月19日下午2:00,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主办,思南公馆与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承办的“文学经典中的永恒力量——许渊冲译‘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分享会”在上海文学地标——思南文学之家举行。复旦大学教授、作家王宏图,作家、翻译家、出版人黄昱宁,著名评论家周立民,以及青年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师张怡微应邀参加了本次活动。四位嘉宾围绕这套许渊冲译“法兰西三大文学经典”的出版及意义展开了对话。对于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特点和杰出贡献、这套译本的独特之处,以及翻译的最高境界究竟是什么等问题,嘉宾老师各自发表了独到见解。从初次阅读《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感受谈到这些作品中的代表形象在今天的现实意义,经典的力量何以打动人心?我们为何仍需重读经典?针对这些话题,四位嘉宾展开了精彩的对谈。

《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现代小说之父”司汤达的代表作。这部著作不仅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学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亦开创了“心理小说”的先河。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主人公于连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描述其悲剧性的人生,使于连野心勃勃而又充满反叛资本主义的英雄气质的复杂形象深入人心。《红与黑》被《纽约时报》《读者文摘》联合评选为“世界十大名著”,不仅为毛姆、海明威、高尔基等文学大师所挚爱,亦属在中国较早引进、备受推崇的作品——在许渊冲先生翻译之前,本书已拥有至少四种中译本。1992年翻译本书时,许渊冲先生坦言想要“把文学翻译提高到文学创作同等的地位”。通过近一年的精耕细作,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便是这部突出体现许渊冲先生“美化之艺术”翻译诗学的《红与黑》译本。

与《红与黑》同为批判现实主义名著的《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成名作。这部著作被雨果盛赞为“一部真正的杰作”,亦是左拉眼中“确而无疑的典范”。作为“新艺术的法典”,《包法利夫人》成为众多文学大师的写作范本,更入选英国BBC“改变世界的100个故事”、英国《卫报》百大小说。小说首次将女性的欲望纳入文学主题,在包法利夫人的形象与经历中熔铸对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剖析,用浪漫主义的语言将社会现实淋漓展现。这部写尽了人性弱点的百科全书,在福楼拜诞辰200周年的今天,仍被无数读者置于案头,时时重读。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的代表作,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更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名著中最引人共鸣的作品之一。这部恢宏巨著以家喻户晓的音乐家贝多芬为原型,书写一位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以及与社会之间的斗争,是一部气势磅礴的英雄主义史诗,以“永恒之力”激励了世界各地的青年。在中国,据许渊冲先生回忆,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本书就是北京大学出借率最高的一部;此后,本书更被教育界列为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一。原著中,“创造的欢乐消灭了死亡”,通过翻译这部巨著,许渊冲先生为读者充分展示了语言的创造意义。

经典文学作品满含智者宝贵而丰富的经验,拥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为一代代人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养分。跨越不同时空,经典作品中的角色从未远去:满腔英雄主义情怀、一心向上爬的于连,追求浪漫、品味高雅却为虚荣所害的包法利夫人,这样的身影在今天仍然活跃着,让我们深受触动和启发;而约翰·克里斯朵夫拥有一颗伟大的心灵,始终坚持对艺术与美的崇高追求,不向各种势力屈服、不向命运妥协,他所焕发的永恒之力依然使我们备受鼓舞。阅读经典,“重要的是唤醒自己心中和别人心中的‘永恒之力’,把木柴投入‘永恒’的火炉之中,使‘永恒’燃烧得更加光辉灿烂”。通过经典作品中人物的经历,观照自身,我们或许也会获得现实生活问题的答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黄彦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