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6月20日報道:學校爲學生減少了家庭作業,家長卻出於擔憂又爲孩子安排各種補習班——這是許多家庭的常見情況,追其根源則來自於家長對孩子未來成長的擔憂。業界普遍認爲化解教育焦慮關鍵在於改革,這究竟應該從何處下手呢?在6月19日舉行的“新時代教師評價——第二屆全國教師教育發展論壇”上,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永智從分析工業社會模式的內涵視角,提出了基於數字化轉型建構信息時代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構想,並且從實際、個性化、因人而異教育的模式出發建構出未來的教育體系圖景。

媒介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之一,人類文明幾個重要的時期或者社會的出現,都和媒介有着非常密切關係。李永智指出,今天正是信息社會新媒介的出現決定我們社會形態和社會結構在發生新的變化。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當中,教育和技術不斷相互促進,每當教育落後於技術發展,社會就出現陣痛。比如學校發展到19世紀末期的時候,德國開始建立大學,教育除了簡單的培養勞動者,開始進入科研和技術發展的主力軍。到了上個世紀末,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的發展再一次進行了升級迭代的發展,教育還停留在工業社會的階段,“這個時候技術又超越了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