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生活在长江边上的武汉人,少有不曾听说过江豚的。长江江豚以“活泼的性情和可爱的微笑脸庞”著称,被称为“江中精灵”和“微笑天使”。

近年来江豚频繁在武汉出没,不仅说明了武汉生态环境问题正在改善,更激发越来越多武汉人的爱豚之心、护豚之行。

6月20日,“全民爱豚月”系列活动第二场于武汉举行,下午15:00-16:30,“听说江里有头猪”主题沙龙分享在武汉绿地缤纷城5楼几何书店开展。

保护长江江豚,专家们这样说

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委副秘书长张洁:“喜欢江豚,我能为它做什么”是所有爱豚人士的想法。“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的风向标和指示物种”,江豚的生存问题是事关生态系统的国家乃至人类大事。

广西科学院博士陈默:我很早就开始关注白鱀豚和江豚,他谈到了自己作为鲸类科学工作者的责任,“要科学,更要科普”。

长江网高级记者高宝燕:我们坚守一个多月拍到江豚重现武汉的高清视频,读者观看量高达1800多万人次,这透出大众对江豚浓浓的关怀。长江日报和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目前在全国建立了9所守护江豚示范学校,未来是属于孩子们的,我们要提高孩子们保护江豚的意识,让孩子们成为未来的江豚保护者。

武汉生态环境局志愿服务队金宪琦:生态环境保护,没有谁是旁观者。武汉市政府2020年10月发布了《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提出了“十大举措”,其中第九条和第十条都是和普通市民息息相关的。

现场图片。葛雨萱 摄

知乎化学科普优质答主ChemX是一名90后武汉小伙,他分享了自己一家三代人与江豚的故事,从30后到70后再到95后,江豚越来越难见到了,“我身为武汉人却没见到过江豚,非常遗憾”。他还谈到了在知乎科普江豚起名的经历,表示自己作为一名科普作者,非常乐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江豚重返武汉。

湖北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钱正义博士:我们为江豚们找自己的“全职保镖”、开展“渔民驿站”等活动。除此以外,基金会还在企业和社会公众力量的支持下积极出资,推动江豚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让江豚重返武汉,未来这样做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高级项目经理张新桥在沙龙最后话题分享了对江豚重返武汉的未来展望。

在政策定位上,需要把“江豚重返武汉”纳入城市发展定位的考量中,建设“湿地城市”、“绿色城市”离不开对江豚的保护。

现场图片。葛雨萱摄

在公众参与上,需要建立公众参与江豚保护的通道,培养公民保护意识,提高公民参与保护的行动力。诸如科普活动、书籍开发等都是很好的公众参与形式。

武汉曾是长江江豚活动的一个重要地方,让江豚重返武汉,不仅仅需要将武汉生态环境改善作为关注点,更应该关注整个长江生态段,争取在助力江豚重返武汉的活动中建立城市示范标杆,带动长江江豚恢复。

越了解它,就越想要保护它

现场一位观众表示,自己是70年代在上海坐船时第一次见到江豚的,那时候江豚还很多,现在却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少了。看了长江网的报道,江豚又一次出现在了武汉,她表示,“虽然白鳍豚没有了,但江豚还在我们身边,很开心。”

“江豚被称为‘江猪’ ,那么江豚是不是像猪一样长得有毛呢?”

“哺乳动物都有很多求偶行为,那么江豚是如何求偶的呢?它们是靠什么来认定彼此呢?”

问答互动活动环节,观众们和嘉宾踊跃的讨论起关于江豚的专业问题。

“江豚一出生的时候是有‘胎毛’的,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水中的生活,那一两根毛也会渐渐脱落。”

“江豚择偶是‘以胖为美的。因为越胖就更健壮占有的资源就越多,繁育的后代成活率就越高。”

现场的观众纷纷说,自己越了解江豚就越喜欢江豚,越想要保护它。(实习生何芷苓 胡江荣 葛雨萱)

【编辑:朱曦东】

来源:长江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