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經濟穩步修復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編者按:經歷過疫情衝擊,中國經濟更顯韌性。雖然國際形勢嚴峻複雜,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鉅繁重,但上半年經濟發展蹄疾步穩,各項指標處於合理區間。年中之際,本報推出經濟盤點展望系列報道,總結髮展成果,展望未來趨勢,爲讀者研判經濟形勢略獻芹意。

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中國經濟修復總體已接近完成,前期的“K型”分化有所收斂,經濟新動能對經濟的貢獻力度穩步加大。展望下半年,還要供需雙向發力提振國內經濟大循環。

中國經濟繼續領跑復甦

中國作爲率先成功控制疫情的主要經濟體,今年上半年經濟領跑全球復甦。

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和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雙雙連續15個月位於臨界點之上。5月份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爲62.4%,連續4個月位於62.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更難得的是,經濟穩步復甦的同時有力保障了基本民生。食品價格環比連續3個月下降,同比漲幅也處於比較低的水平。5月份,中國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0%,比4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近日在第11屆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延續持續復甦態勢,預計全年經濟增速將略高於8%。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合組織(OECD)等機構的最新經濟展望都提高了對中國全年經濟增速的預期。IMF表示,2021~2026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將超過四分之一。

“從二季度來看,國內經濟的恢復總體上已接近完成,前期生產端與需求端、工業與服務業、投資與消費之間的‘K型’分化有所收斂。”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研究室副主任、清華大學研究員馮煦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好消息是居民消費和服務業在繼續恢復。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後成對記者表示,展望全年,從支撐經濟復甦的出口和房地產投資兩大主力來看,全年出口金額累計同比大概率實現兩位數增長,房地產投資下半年雖然可能面臨一定壓力,但是壓力不會太大。

新興動能不斷培育壯大

上半年,經濟新動能對經濟的貢獻力度穩步加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研究組織處處長龍海波對記者表示,5月份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高於整體制造業,凸顯了創新驅動對於製造業增長的拉動作用。前5個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速明顯快於整體投資增長,進一步說明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背後離不開研發投入的有力支撐。

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增加最爲明顯,爲製造業復甦帶來了可觀預期。同時龍海波提醒,這也與國家和各省市層面的產業政策、消費者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國產品牌市場份額逐步提升相關。

鄭後成也認爲,經濟新動能對經濟的貢獻力度在穩步加大,這在生產端和需求端都有體現。比如生產端,5月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高於總體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增速,兩年平均增速較4月份加快。同期,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速快於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兩年平均增速也較4月份加快。

在科技創新方面,國務院國資委5月30日發佈了《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2020年版)》,涉及電子元器件、關鍵零部件等8個領域178項央企科技創新成果。龍海波說,這些領域的“卡脖子”取得了重要階段性進展。只有加快推動技術產品由“從無到有”向“從有到優”轉變,原創技術策源地目標才能真正實現。下一步,需要圍繞徹底解決“卡脖子”問題,推進解決產業鏈供應鏈關鍵核心產品量產、供需深度對接、上下游產業生態構建等。

政策規範也在爲新經濟提速提供支撐。5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龍海波表示,相比以往的各種測算,更具有可比較性和可獲得性,能夠有效避免過高或過低估計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當然也會隨着數字經濟內涵不斷擴展延伸而進一步完善。

提振需求防範風險

要兩手抓

雖然經濟保持穩定修復,一些結構性問題仍不容忽視。馮煦明指出,消費乏力仍然是當前制約國內經濟循環的關鍵環節。下半年,在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也應更加註重需求側管理,供需雙向發力提振國內經濟大循環,防止需求疲弱持續向下拖拽潛在增長率。

在我國加大維穩大宗商品價格力度,疊加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預期上升的背景下,近期對流動性敏感度較高的有色金屬價格出現回調。鄭後成表示,應該看到,在全球經濟增速上行,疊加原油供給短期難以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國際油價大概率還將繼續上行,這就意味着中短期之內大宗商品價格難以大幅下行。在上游原材料價格位於較高位置的背景下,民營小微企業的盈利空間收窄,經營壓力加大。他建議,維穩大宗商品價格力度不變,保持宏觀政策定力,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金融與財政支持力度,繼續推進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與利率支持力度。

馮煦明認爲,下半年宏觀政策還需關注防風險,尤其是中西部及北方部分地區城投公司的隱性債務風險,以及區域性中小銀行風險。城投公司在現階段金融循環中佔據非常特殊的地位,城投公司打破剛兌問題非常複雜,與理財產品打破剛兌不可同日而語,應避免“打而不破”的狀態持續過久。在區域經濟分化的大背景下,對於不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融資以及城投公司治理應加快形成系統性的制度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