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直面住房教育等痛點 讓深圳變得更有“溫度”

原標題:直面住房教育等痛點 讓深圳變得更有“溫度” 來源:證券時報電子報

證券時報記者 吳家明 李明珠

住房、教育等民生領域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深圳“十四五”發展目標中提出,民生福祉要達到新的水平,繞不開對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

住房:改變已經開始

在《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中,頗受關注的一點是到2035年深圳的常住人口或將控制在1900萬,按照1900萬常住人口規模配置較高品質住房以及基礎教育設施,按照2300萬實際服務管理人口規模配置行政管理、醫療等公共服務和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考慮到深圳的面積僅有約2000平方公里(不含深汕特別合作區),設定1900萬人的常住人口目標,似乎並不算低。

記者發現,在上一個版本的城市總體規劃中,深圳曾提出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100萬人以內。如今,深圳實際的人口數量已經遠遠超出了預期限定的數字,而人口的快速增長也給深圳的公共服務配置帶來了壓力,特別是住房問題。所以,在深圳當前新的人口形勢之下,一些規劃指標也發生了變化。例如,《總體規劃》提出加大居住空間供給,到2035年新增各類住房200萬套以上,對比此前提出的170萬套,增加了17.6%。此外,公共住房比例不低於新增住房總套數的60%,並將有限的新增用地指標向居住、教育等民生設施用地與全市重點發展片區傾斜,大力推動以城市更新、土地整備爲主的存量低效用地再開發等。

記者發現,在土地供給方面,改變已經開始。自去年起深圳明顯加大了居住用地供應的力度,而在近期陸續公示了一些土地調整的公告,特別是將多個產業地塊調整爲居住用地。

另一方面,樓市能夠保持穩定,可以說是普通購房者的心願。“去年一直在打新,但競爭太激烈了,今年的打新沒想到容易多了,當然資格和首付來源審查非常嚴格。”剛剛在龍華區買房的小陳很是感慨。今年以來,在一系列調控組合拳之下,高燒不止的深圳樓市終於有所降溫,包括新房“打新”也漸趨理性。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21年5月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深圳二手住宅價格由4月的持平轉向下跌,微跌0.1%,這是2019年7月以來深圳二手住宅價格首次下調。

一直以來,深圳都以包容開放著稱,“來了就是深圳人”的說法也是深入人心。在全國各地加速“搶人”大戰的背景下,深圳在此前提出適度合理調高落戶門檻的計劃,這背後有着深圳基於自身發展的現實考量,也不會妨礙深圳對人才的吸引力。在增加商品房供應的同時,深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建設各類公共住房。

“沒想到可以以低租金租到這麼好的房子。”在羅湖筍崗,記者見到住在招商中環人才房項目的李華(化名),他告訴記者,“這棟新建的公寓被深圳人才安居集團買下後改爲租賃型人才住房,租金只是筍崗片區二手房的一半左右,環境非常好。”而在光明區長圳,深圳在建最大公共住房項目樣板間近日曝光,該項目是全國首個將裝配式技術應用於小區園林的項目,由深圳市政府投資約65.8億元建設,提供公共住房9672套。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未來隨着深圳與都市圈內其他城市間的軌道交通聯繫愈發緊密,將可能更有效解決深圳的人口和居住問題。

教育:期待展現新作爲

《總體規劃》以“民生七有”爲發展目標,在空間資源配置上加大住房、教育、醫療、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更加聚焦以人民爲中心的“有溫度”的城市建設。對於生活在深圳的家長而言,教育更是一種“溫暖”的體現。

“深圳‘十四五’規劃裏面把南灣街道納入到核心都市區,我們真的是非常高興,但最關注的還是整個片區學校新配套問題,現在附近也有南灣、丹竹頭、石芽嶺等學校,但是遠遠滿足不了需求,真心希望多建幾所高質量的學校。”家住南灣街道的孟遠(化名)一直關注所住區域的小孩上學問題,他來深圳就一直住在布吉區域,前幾年也在周邊買了房子,他告訴記者,“聽說附近有個立信工業園要拆遷,相關部門的網站介紹會建一所9年義務制的新學校,劃入核心區域後如果能真正落實對教育資源的規劃,孩子上學問題沒有後顧之憂,在深圳感覺就是真正安家了。”

深圳布吉片區曾經是剛需“上車盤”集中地,因爲離原來的關內近而且房價相對便宜,因此成爲早年很多來深圳打拼的年輕人的集聚之地。不過,人口年齡偏年輕,學位供給有限,上學成了家長最頭疼的事情。其實,這樣的情況也是深圳各個區普遍存在的問題,上學焦慮幾乎從孩子一出生就成爲年輕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大難題。

而深圳“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深圳要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髮展格局,“十四五”深圳要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到2025年的目標包括:新增幼兒園學位12.5萬個以上;公辦義務教育學位67.3萬個;公辦普高學位11萬個;打造國內領先的特色高中、民辦品牌高中各10所;建設3~5個高端民辦教育園區;3~5所高校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50名;建成2~3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職業學校……優質、均衡、高質量,成爲“十四五”深圳教育發展主旋律。

加快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更是首當其衝。根據深圳市教育局的公開信息,2018~2020年全市基礎教育累計投入1728.7億元,佔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從8.9%提升到12.3%,年均增幅約20%。“十四五”期間,教育經費也繼續貫徹“兩個只增不減”要求,優先保障教育投入。

而對於教育的投入,作爲普通市民也能切身感受到。比如在福田、羅湖等主城區,原有學校擴建增加學位,利用暑期加速校園建設;在坪山、光明等新區籌建新校,更是吸引了全國優秀的教學資源,東北師大附中、人大附中等國內名校來深合作辦學。

在坪山工作的小郝是近3年纔來到鵬城的“新深圳人”,從老家西北地區考到坪山當公務員的他本以爲孩子上學會很難,但看到東北師大附中、深圳中學坪山分校相繼在家附近落地,他更加堅定了在深圳長期奮鬥的選擇。“讓我的女兒在深圳接受教育肯定比老家要強,而且坪山引入這麼多好學校,我也不用去考慮市區昂貴的學位房,孩子只要努力學習,在家門口就能得到這些好的教育資源,感覺在深圳奮鬥也是值得了!”

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各級各類基礎教育學校(含幼兒園)2698所,在校學生225.23萬人,比1979年的315所、6.5萬人分別增長近9倍、35倍。其中,普通中小學782所,在校學生160.88萬人;幼兒園1881所,在園兒童55.97萬人。深圳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陳秋明近期也公開表示,聚焦解決市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形成一批富有特色並可複製的新鮮經驗,對於解決學位緊缺問題,建立“631”學位保障機制(各區以轄區實際居住人口爲基數提前六年預判學位需求、提前三年規劃建設、提前一年落實學位供給),確保每一個符合深圳市就讀條件的適齡兒童均能入學。

越來越完善的公共服務,讓未來的深圳更有“溫度”。

(本系列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