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行業信用風險掃描:互聯網貸款、房貸集中度等新規連番衝擊下,哪些銀行壓力更大?

記者 | 曾仰琳

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互聯網貸款新規、資管新規、綠色金融……一系列重磅政策對銀行業的信用狀況帶來哪些影響?

近日,在中誠信國際2021年中信用風險展望研討會上,與會嘉賓就信用週期邊際調整下銀行業信用展望的話題展開討論。

房地產集中度管理制度影響:一季度貸款增速顯著放緩

對於房地產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政策影響,中誠信國際金融機構部總監溫宇琪介紹,從現有的上市銀行和部分發債銀行樣本來看,2020年以來房地產貸款增速整體較快,城商行與農合機構增速最爲突出。樣本中部分縣域農合機構的房地產貸款佔比超過了監管要求,面臨一定壓降壓力。

“因爲縣域整體的經濟總量比較有限,獲取優質信貸資源相對比較困難,所以將來在業務拓展的同時,保持資產質量的穩定還是面臨一定挑戰。”溫宇琪進一步指出,爲了實現平穩過渡,監管也給了一些政策空間,比如說過渡期的一些彈性政策,同時對於沒有達到上限的機構則要求控制增速,這都是爲了確保過渡期整個市場的穩定。

溫宇琪表示,經過第一個季度的努力,全行業的個人住房貸款,還有大口徑房地產貸款增速顯著放緩了。

溫宇琪指出:“我們也注意到近幾年銀行出於風險的考慮,加大了對抵押貸款的投放,抵押物主要是房產,所以加大了這方面的敞口。另外投資資產裏有部分投入到房地產領域,所以整個房地產市場的波動對於銀行業有較大的影響,將來還是需要對大口徑的集中度風險保持關注。”

互聯網貸款新規影響:中小銀行壓力山大

對於互聯網貸款新規的政策影響,中誠信國際金融機構部總監費騰指出,對於大型商業銀行而言,因其經營範圍是全國性的,個人客戶基礎比較穩固,大數據風控的研發水平也比較高,所以受政策影響會比較有限。然而,對於中小銀行而言,監管要求的合作方集中度和發放區域限制以及業務總量的管控都會對其業務經營產生影響。

“今年我們瞭解到,很多區域性銀行都在積極地按照監管要求進行業務整改,一部分銀行停止了和平臺機構的合作,存量的貸款到期不再續做,同時着手開發自己的線上個人貸款產品。還有一部分銀行正在和平臺機構對業務模式進行調整,比如推送本地區的消費貸款客戶等。”費騰介紹。

他表示,對於聯合貸款業務規模較大的銀行而言,可能面臨較大的壓降壓力,開發本地區的個人消費貸款在短時間內又很難彌補缺口。一方面是因爲這些銀行的風控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區域的消費市場空間和優質資產比較有限,所以受到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費騰進一步指出,中小銀行此前開展聯合貸款業務,主要的優勢在於節約成本,因爲把獲客和風控都委託給了外部機構。未來如果中小銀行都是需要自己來拓展客戶,逐筆進行貸款實質風控,那麼,其盈利空間可能會被壓縮。所以,互聯網貸款新規對中小銀行而言,無論是業務拓展,還是盈利空間都會受到影響。

資管新規影響:非貸款資產計提增幅突變

對於資管新規的影響,穆迪金融機構部副總裁諸蜀寧指出,在銀行數據報表披露上,可以看出一些細節的變化。去年,全國性5家大行和10家穆迪受評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非貸款資產壞賬計提佔比16%,較上年同期翻倍,貸款資產計提同比增長5%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反思的現象。

不過,諸蜀寧也表示,15家銀行中,非貸款資產的壞賬計提較上年同期翻倍僅是平均數,有的銀行非貸款資產計提呈現負增長,但也有銀行出現8倍的增長。

他認爲,非貸款資產計提增幅的突變和非貸款資產的不良問題很值得關注,需要反思計提壓力是否已經達到最高,以及對銀行盈利方面的影響。

另外,諸蜀寧還指出,當前銀行業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是綠色金融。在國家“碳達峯”、“碳中和”的導向下,各個行業,各個地區、省都在制定計劃,下一步銀行的信貸政策以及信貸投放都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2020年一季度,人民銀行數據顯示,綠色信貸的同比增幅近25%,是整體信貸的增速約2倍。

除了綠色信貸之外,諸蜀寧還關注到了綠色債券的動向。他介紹,日前,某國有大行香港分行發行了兩單債券,名字叫“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以前發的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發行條款裏規定,發行債券之後的資金是用於綠色項目或者是社會可持續項目,都是在項目層次,這次的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的規定跟銀行綠色信貸佔比掛鉤。

換句話說,這家銀行如果明年年底之前綠色信貸佔總信貸額的9.5%以上,那麼發的這單債券利率就由發行時決定。但如果達不到這個目標,達不到銀行整體的綠色信貸佔比目標,它的利率就要跳升。

“相當於對銀行綠色信貸業務發展引入了一種鼓勵機制或懲罰機制。使得銀行整體的綠色信貸佔比情況跟單筆債券發行條款掛鉤。”諸蜀寧指出,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方向——微觀債券的發行條款跟銀行經營綠色金融情況落地有一個直接的聯繫。所以,這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來中國銀行業在推進綠色金融這方面的工作也是一步步地走向了務實具體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