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

    都藏着對種菜的嚮往。

    在世界人民的眼中,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民族天賦。

    ●俄羅斯是把鱷魚、熊、老虎、獅子當寵物養的戰鬥民族。

    ●猶太人是“是誰都敢放貸”、做夢都想着賺錢的生意民族。

    ●非洲兄弟是飯都喫不飽卻體能突出、跑步自帶外掛的馬拉松民族。

    ●就連印度,都能在嘉陵125上,做出大鵬展翅、羣魔亂舞的摩托民族。

    圖 | 源於中國日報網——印度閱兵形式的摩托演示

    那麼,中國人的民族天賦是什麼?

    答案只有兩個字:種菜。

    《舌尖上的中國1》分集導演胡博說:中國人走到哪裏,都得想辦法種點菜。

    這話不假。

    出國陪孩子讀書,就可以把美國名校耶魯大學的荒地,開墾成菜園。

    引得耶魯大學官方點贊,稱爲“耶魯菜園”。

    跑出去南蘇丹維和,維和部隊就和當地百姓一起種菜。

    好傢伙,人家維和都是荷槍實彈,冒着生命危險去維和。

    你倒好,出門搞援助,跑那教人種菜去了,連工程隊都是“種菜”好手!

    圖 | 源於人民日報新媒體——維和部隊教當地人種菜

    去趟國外探個親,就能把澳大利亞別墅花園裏的花朵,

    一朵朵拔掉,改種成扁豆、青菜和黃瓜等20多種蔬菜。

    花園變菜園,整得外國女婿一臉懵逼,非常不理解。

    可等他喫上菜以後,也愛上了自種蔬菜。

    只要有中國人在,就沒有種不了的菜地。

    外國人看來,種菜需要專業知識才能去做。

    中國人沒有專業知識,卻能讓種子發芽,種出菜來。

    因此,他們認爲:種菜,這是來自東方的玄學。

    每每看到中國鄰居種出天然無污染的有機蔬菜,他們就無比羨慕。

    要知道在歐美國家,喫上一口天然無污染的有機蔬菜,要花很多錢的,那是很奢侈的,比肉貴多了。

    可只要有了中國鄰居,就能享受到份奢侈。

    中國人向來熱情,樂意分享自家種的蔬菜。

    “你總是能從他們那裏得到富餘的新鮮蔬果,這種產量我只在新聞裏的農場裏看到過。”——這是很多外國鄰居的共同心聲。

    擁有一箇中國鄰居,就是擁有了天然的蔬菜農場,無比幸福。

    中國人到底有多喜歡種菜?

    打個比方,看到同樣一塊空地時。

    外國人腦海裏的規劃是這樣的:這裏做個燒烤區,那裏搞個游泳池,再披草皮、種上花。

    唯獨中國人,看到空地的第一個念頭只有兩個字:種菜!

    且自言自語唸叨着:“這地方拿來種菜多好啊!”、“這地方種點啥好呢?”

    中國人走到哪裏,哪裏就是一片綠地。

    不知道爲什麼,一看到大片平地,中國人就有想種點什麼菜的衝動。

    中國人究竟多能種菜?

    無論農村還是城市,他們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種菜。

    有條件的,二話不說,拿起鋤頭就種。

    沒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種。

    花池改菜地,只是基本操作。

    畢竟花朵再美,也比不上喫到肚子裏填飽啊。

    絕不能讓陽臺空着,必須整點啥,否則就是浪費。

    路邊的樹下,能種菜嗎?

    一言不合就開土:種它。

    泡沫箱子?更好了。

    大白菜、蘿蔔、洋蔥等等,一起種!

    只有飲料瓶咋辦?

    不怕,往裏加點土,就能種出青菜,試問,誰人不愛。

    沒容器的水管只有坑眼?

    很好,種!

    地磚上有縫?

    種菜的同時抓住生命的一絲機會,就抓住了一年四季。

    水下能種不?當然能!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南極天寒地凍,種不了怎麼辦?

    我們建溫室種菜。

    沒有困不困難,只有勇敢的種菜人。

    很明顯,地球已經滿足不了這羣愛種菜的中國人了。

    能困住中國人的,就剩下浩瀚的宇宙。

    所以我們上了太空,也不忘種菜!

    去年年底,嫦娥五號從火星帶回約2公斤的土壤,一下上了熱搜。

    相對於探索什麼“月球的起源、太陽系的演化”這類的宇宙未解之謎,

    中國人最想問的,是火星上能不能種菜?

    有人說:每個中國人的靈魂深處,都藏着對種菜的嚮往。

    深以爲然

    只要給中國人一個容器,別管花盆,泡沫盒,塑料盆,易拉罐.....

    都能給你種上一堆的瓜果蔬菜。

    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中國人對種菜的嚮往。

    可如果你認爲,中國人只是種菜,那你就真的菜。

    種菜一直就是中國人的文化,就像一種儀式,不可摧毀。

    在中國,種菜從來不是“下等人”才幹的活。

    上至皇親貴族,自漢文帝起,每年正月天子都會下地勞動,這種儀式感極強的“親耕”文化,一直延續至今。

    下至官僚文人,一直把“耕”與“讀”作爲嚮往的生活方式,“耕讀傳家”是每一個古人傳家授業的標配。

    辭官歸隱的陶淵明,蟄伏南陽的諸葛亮,被貶嶺南的蘇東坡……個個都是種菜達人。

    就連軍隊也種菜。中國古代的軍事制度以屯田出名,就是軍隊自己種糧食種蔬菜,自給自足,不需要國家的財政支持。

    古有李牧雁門關屯田、諸葛亮漢中屯田。新中國成立後,今有屯墾戍邊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

    因此在中國,種菜不但不會被歧視,反而會被人羨慕。

    中國人種菜技能,也並非是天生就有的。

    其中的過程,充滿數不盡的無奈和嘆息。

    長達幾千年的封建歷史長河中,在絕大部分的時間裏,中國人都是食不果腹。

    19世紀來到中國遊歷的英國人喬治·斯當東,對中國國情頗有研究,他說:在中國任意一個省份內發生的饑荒次數,遠超一個歐洲國家。

    有專家統計過,從周朝到民國26年,中國總計發生過5258次饑荒,而歐洲在這一歷史時期發生的饑荒次數爲864次。

    對於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說:災荒和飢餓,纔是他們一生最大的問題。

    相對於一年只熟一兩次的糧食而言,蔬菜的成長和週期非常短,而且種蔬菜更具靈活性,可以隨意選擇適合這個季節栽種的蔬菜,比如大白菜在4-10月都可栽種,南瓜2-10月都可栽種,蘿蔔3-10月都可栽種……

    與其說種菜是中國人的民族天賦,不如說是中國人爲了生存而不得不種菜。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成了中國人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基本訴求。

    他們總是不遺餘力地開發每一寸土地,栽種上能填飽肚子的糧食和蔬菜。

    時至今天,中國人的種菜基因,早已刻進了骨子裏。

    天賦也好,本能也罷,只要有土地,中國人就一定能種點什麼。

    種菜,體現了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

    居家隔離時,哪怕被困,也不忘”種菜自由”。

    哪怕工作做得再好再完美,也不及種菜來得有成就感。

    有句老話是這樣說的:人勤地生寶,人懶地生草。

    種菜,是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態度。

    記得小時候,奶奶總跟我說:什麼都會欺負人,但是土地不會,你種啥它都會回報你的。

    是啊,土地是最忠誠的朋友,你對它多好,它就給你多少,你種什麼瓜,它結什麼果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嗎?

    勤奮、向上,每一寸土地都不會浪費的人,他的人生自然不會差到哪裏去。,

    其實種菜不挑地點,種菜只挑人。

    要想生活過得去,腳下就得多點綠。

    當第一根蔥在手中倖存,那麼距離你種出一盤大白菜也不遠了。

    結束了一天的勞累工作,回家炒菜時,從花盆上摘幾根蔥下面。

    從中得到的滿足與慰藉感,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能與之相匹敵。

    爲了生計不得不努力工作,也立誓不敷衍自己的生活,這或許就是種下一顆種子的最大意義。

    中國人有一個口頭禪,“實在不行,我回家種地去”

    種什麼呢?其實就是種點糧食和蔬菜。

    我們嚮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種菜生活,嚮往“忙碌幾個月只爲喫上自己種的菜”的種菜態度。

    外國人注重享受,所以是花園。

    中國人注重實用,所以是菜園。

    土地之上,是我們親手勞動所產生的滿足感。

    土地之下,是我們對當下生活最質樸的期盼,這是隻屬於中國人的浪漫方式。

    文章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