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內生豬價格還遠未到今年的底部!

來源:農場品集購網

作者:王偉民

上週五國內生豬價格再度大跌,上週生豬2109期貨合約價格跌幅高達11%,本月跌幅高達21%,從技術圖形上看確實有超跌的嫌疑,而且預計這種狀況持續到下週末,可能會觸發收儲機制。不過儘管如此,筆者認爲生豬價格還遠未到今年的底部,主要有以下原因:

1、今年生豬供給增速遠超預期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顯示,2021年以來我國生豬存欄數量快速增長,2021年一季度末我國生豬存欄總量41595萬頭,同比大增29.5%,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2018年非洲豬瘟爆發之前的存欄水平,而能繁母豬存欄已經連續20個月環比增長,目前存欄量基本與2017年末持平,以至於616日農業農村部相關人士表示,20188月“原定生豬生產恢復的3年任務目標已經提前完成”。而從出欄情況看,截至一季度末出欄17143萬頭,同比增加32%,這種供給水平到底高不高呢?很簡單,我們來跟此前肉價最貴的時期,也就是2019年三季度到2020年三季度進行對比。這5個季度的出欄量同比增速分別爲-17%-21%-29%-19%-11%,我們發現沒有哪個季度的出欄量減少速度絕對值能夠與當前出欄增速絕對值相比,特別要注意的是一季度的生豬出欄增速是一種“突然轉向”的變化,也就是說在此前生豬市場已經基本達到了一種高肉價、低供給的緊平衡狀態下供給突然轉向,而且由於生豬養殖行業的慣性,這種巨量的供給增加還會在未來至少幾個季度內持續。

從下游的屠宰情況來看,5月份定點生豬屠宰量1996萬頭,同比增加44%5月份大豬集中出欄後對市場的衝擊導致了豬價的暴跌,而後面幾個月這種情況可能仍會發生,並有可能在6-8月份打出一個年底豬價的相對低點。因爲傳統上看,夏季是豬肉的消費淡季,而且出欄屠宰數量一般來說相對也是較少的,但是在當前出欄量反季節增加的背景下,勢必導致供給數量短期內嚴重超過需求量。同時從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來看,在夏季水果、飲料等攝入量較大而蛋白質需求較低、攝入量往往相對較少,因此在夏季生豬價格即便大幅下跌往往也很難大幅刺激消費量。從這一點來看,國內6-8月肉價走勢還是很危險的,如果後期國儲力度不足的話,價格可能會出現失速式下跌。

2國家收儲難以扭轉下跌趨勢

從全國22個省市的平均豬價走勢來看,殺跌速度令人驚訝: 611日才時隔28個月首次跌破6.0(上次豬糧比低於6.0201921日),而截至618日已經跌破5.0的盈虧平衡線,低至4.92。根據6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的《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當豬糧比價低於5:1時,發佈一級預警,並且中央和地方政府將同時啓動臨時儲備收儲。那麼具體收儲規模多大呢?在本文件中並沒有規定,只是要求“按照有效託市目標要求確定本級省份和各城市收儲規模”。回顧歷史,從2009年以來的歷次收儲中,事實上規模都不算大,多數年份的當年總收儲量在10萬噸以下,只有2009年那次收儲的數量接近30萬噸,不過筆者認爲本次收儲的數量可能會遠遠超過之前的記錄。

首先,我們考慮下央儲的庫存規模。從過去十幾年的公開信息,結合筆者從其他渠道獲悉的消息判斷,目前國儲的最大收儲規模約在100萬噸左右。其次,我們通過歷史記錄進行驗證,回溯過去12年裏的收儲和投放記錄,最大的持續淨收儲量的峯值(累計的收儲量減去投放量之差)約在70萬噸左右,當然這並不代表最大的存儲能力,而從最高的投放記錄看,就是從2019919日開始到20213月截止,期間的連續投放量高達105萬噸(當然由於並不是每次投放都是100%成交,所以可能會略低於105萬噸),這充分說明目前央儲的儲備能力可能已經突破了100萬噸。第三,除了央儲還要考慮地方儲備問題。城市常規儲備量爲常住人口的3天消費量——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約8.3億人,約佔總人口的60%,豬肉消費量按4500萬噸/年計算且城鎮人口消費70%(城鎮人均肉類消費量高於農村),則城市一級需要儲備約26萬噸。加上省級儲備爲市級儲備的50%,則省市級儲備總量約40萬噸。即按照峯值計算,政府本次收儲的理論上限應該在145萬噸左右。第四,從現有可用庫存看,目前空餘的庫存確實是比較大的,所以估計第一批收儲力度會很大。由於2019年以來的豬價暴漲,導致2019-2021三年連續大量投放,其中2019年投放17萬噸、202067萬噸、202121萬噸,所以如果本次開始收儲,估計前期力度會比較大,對市場的影響也會相對較大。第五,政府意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政府放低對於承儲企業的門檻要求,特別是地方政府大規模儲備的話,那麼本次活體生豬+豬肉的儲備總量可能會更高一些。

儘管筆者認爲本次活豬和豬肉儲備規模有可能創造新的歷史紀錄,但對能否現在就立刻大量收儲以及收儲以後價格能否立刻反彈,筆者是持有否定態度的。一方面政府的收儲目標並不是單向地維持豬價上漲那麼簡單,對於政府而言擔心的是豬肉價格上漲影響居民生活質量而不是豬肉價格下跌(即便擔心也是擔心跌過頭豬少了肉價再漲),國家收儲的目的更多的是要保證豬肉的正常供給,維持物價水平的穩定。在存欄母豬數量沒有出現明顯下滑從而威脅到老百姓菜籃子的保供安全的時期,收儲未必會有理論上那麼大的力度。

另一方面收儲面臨諸多外部約束條件。由於儲備是要佔用和消費大量資金的,受制於財政資金和政策的約束,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未必會很強的動力去“創紀錄地”收儲。同時政府在制定如此龐大的收儲計劃時也會充分聽取各方的意見,而當前也有很多聲音認爲政府不應過分干預市場,而應該利用豬價的波動來加快市場的出清,進一步提高規模化經營水平,從而從長期降低“豬週期”的波動效應,因此預計國家在收儲時也會比較謹慎,所以對市場的實際供需影響可能並不明顯。最後從歷史經驗上來看,歷次收儲之後豬價的上漲並不是立竿見影的,而且基本上豬價的企穩回升似乎依靠更多的是市場的力量(詳見筆者在本網的另一篇文章,不再贅述)。本次收儲筆者認爲也不會例外,而現在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可能距離見頂尚需一段時間,本輪國儲能穩住豬價的可能性筆者認爲並不太大。

3、進口豬肉令市場雪上加霜

解,2021年4月我國進口凍豬肉42萬噸,同比增加8%,今年前4個月我國進口豬肉累計高達156萬噸,同比增加19%。從豬肉進口的月度增速來看,從此前最高月度增速超過200%降低至現在個位數的增速,呈現出明顯的規律性,表明豬肉進口量趨於見頂,從月度進口絕對量來看,不太可能超過50萬噸了,但即便如此今年進口豬肉仍然會對國內生豬市場構成壓力。其一,我國對進口豬肉政策將保持穩定,而進口豬肉數量短期也不會大幅減少。610日海關總署更新了《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新增了10家美國肉類企業(包括豬牛禽肉)及冷庫自2021610日及以後生產的符合中國要求的肉類產品輸華,同時很多企業簽訂的是長單,不太可能因爲最近2個月豬價的大跌就大幅砍掉後面的進口。

從進口格局來看,歐洲進口豬肉和北美豬肉的博弈仍然存在。目前西班牙是我國最大的豬肉進口來源國,2020年提供了我國進口豬肉的24%,其次還有丹麥、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也是對華出口大戶,而北美方面,2018美國豬肉佔我國豬肉總進口量的比例僅有7%,但2020年就升至16%。隨着中美貿易協定的繼續履行,美國豬肉仍將繼續大量進口,2021年前4個月美國國內豬肉加工產能的不足以及經濟的持續復甦導致豬肉價格大漲,令美國輸華豬肉佔我國總進口比例小幅下滑至12%,西班牙則升至34%,但隨着疫情得以控制,美國的豬肉加工產量將逐步恢復,其市場份額有可能會再度提升,而歐洲方面,得益於其平穩波動的物價和穩定的供給,對我國的豬肉出口也將維持在一定水平之上。其二,此前“被套牢”的進口凍豬肉可能會被迫低價出庫,事實上在5月份之前,不僅是國內的生豬養殖企業通過壓欄來賭行情,進口凍肉企業也普遍存在類似操作,這導致目前進口凍豬肉的庫存總量超過150萬噸。凍豬肉的此前完稅進口總成本約在20-25/千克之間,而凍豬肉的保鮮期一般也就在半年左右,隨着時間推移,此前進口的豬肉儘管面臨虧損的境地,但仍將被迫上市銷售,無疑將大幅擠壓國產豬肉市場份額。

綜上,筆者認爲剛剛經歷了大規模投資和產能擴張的生豬養殖業,生豬存欄增長勢頭仍將延續,本輪“豬週期”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儘管國家不希望看到豬價過低導致產能損失,本輪收儲規模可能會創出歷史記錄,但指望國家收儲來扭轉跌勢的想法,恐怕是與政策初衷並不相符且不切實際的。豬價短期在過度殺跌後或有反彈,但今年真正的底部價格還在後面,就生豬期貨而言,今年的底部大概會在13000/噸下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