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戲蓮葉間,暢遊碧波中。孔雀綠釉的掩映下,青花愈發幽深,藍綠相融,恰似一江春水。馥郁的色彩,活潑的紋飾,爲這件成化官窯瓷器,賦予了靈動的氣息。

蓮花盛開,荷葉亭亭,四尾魚遊弋其間。形態各異,妙應天然,別具雅趣。魚藻紋,是中國古代典型的瓷器紋飾。魚紋多是順向追逐遊動,魚諧音“餘”,魚水相融,有着富足吉祥的寓意。這件瓷盤,外壁以青花繪鯖魚、鮊魚、鯉魚、鱖魚,取“清白”諧音,間以荷花及水藻,寓意“清白廉潔”。

這是一件成化官窯的精心之作。“製作如此精湛,保存如此完好的成化孔雀綠釉的作品,存世數量極爲稀少,完整存世的可能僅此一件。”上海博物館陶瓷部研究部副主任、研究館員彭濤介紹,孔雀綠屬於珍稀的瓷器品種,整體燒造數量不多。而孔雀綠和青花結合在一起的器物就更加罕見。

孔雀綠釉俗稱“法翠”,又稱翡翠釉,此種釉色燒成後呈翠綠色調,色澤宛如孔雀的羽毛。其燒造法或在素胎上直接掛釉燒造,或在白胎或青花器上施釉二次燒成。

“在景德鎮御窯廠的永樂地層中,考古發現了明早期的孔雀綠釉製品。”彭濤介紹,永樂、宣德的青花厚重沉穩。而成化時期的青花,所用青料以國產“平等青”取代了從西亞進口的“蘇麻離青”,青花趨於柔和淡雅,清新脫俗。

所謂“淡妝濃抹總相宜”,明代的兩種青花瓷,代表了不同時代的審美趣味。而這件魚藻紋盤,底款是成化青花,罩以孔雀綠釉,深沉厚重,色澤馥郁,別有韻味。

官窯的能工巧匠,根據宮中樣稿,用青料繪製魚藻紋飾,通體遍施孔雀綠釉,入窯再次焙燒。此時的青花呈現出馥郁的黑藍色,翡翠色的湖水中,魚類與水生植物產生了一種神奇的立體感。古人運用色彩的功力,可見一斑。

孔雀綠釉青花是明代景德鎮窯創燒的新品種。這批成套燒造,相同紋飾的成化官窯瓷器,目前存世罕見。此器由藏家陳器成於1980年捐贈,入藏上博。陳先生分別於1962年和1980年共捐贈給上海博物館210件珍貴文物,有許多都是難得一見的精品。

青花施以孔雀綠釉,造就一潭碧翠深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青綠兩釉相疊,交相輝映,相互成就。如丹青點墨,完成了一場色彩的魔術。

(看看新聞Knews 記者:王琳琳 實習編輯:高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