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國家醫保局發佈了第二批談判藥品配備機構名單,涵蓋了全國8.4萬家定點醫藥機構,對92個醫保藥品做了相應的配備。公衆關心的談判藥“最後一公里”難題,得到進一步破解。國家醫保局此前還表示,將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即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兩個渠道,滿足醫保談判藥品供應保障、臨牀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

日前,有網民在中國政府網上提問:國家組織的三批次藥品集採,老百姓非常歡迎,但我們這裏無論是住院還是門診根本無法買到集採目錄中的便宜藥品,希望相關部門能解決問題。這名網友的提問,引發很多患者的共鳴。近年來,國家下大力氣替老百姓集採治病必需的藥品,相關藥品價格大幅降低,是實打實的成果,衆多患者從中享受到了“從幾千元降至幾十元”的實惠。可是,很多患者在醫院、在藥店,買不到這些體現着國家政策溫暖的“良心藥”,也是不爭的事實。

如何讓政策的溫度直達患者的痛處,還需要多方發力,克服種種困難,把實惠和溫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國家醫保局發佈的第二批談判藥品配備機構名單,體現了對患者實打實的溫暖誠意。到哪兒能夠買到這樣的價格低廉、品質有保障的良心藥?藥品配備機構名單能夠精確地指點迷津。8.4萬家定點醫藥機構,在遵循市場規律和國家相關政策引導的前提下,應該能夠讓更多患者家庭,找到續命藥、良心藥,享受到“國家集採藥品”帶來的實惠和誠意。

藥品市場的良性運轉,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畢竟,藥品的研發與推廣需要市場的回報,需要投入產出的精準計算。單純指望國家政策強硬指令低利潤藥品的生產和銷售,本質上是用政策之手代替了市場之手。也就是說,單靠行政命令,無法形成藥品行業與市場形成真正的良性互動。而市場與政策的相輔相成,纔是真正的多贏格局。

讓更多民衆享受到國家集採藥品福利,必須讓信息多跑路。通過權威官網的數據提示,哪個機構選用國家集採的便宜藥品,更多患者就會選擇相應的醫療服務機構。相比之前的“大海撈針”,如今更多患者會相信並對有良心藥、救命藥的醫療機構建立持久的忠誠度。

藥品配備機構名單權威發佈,無疑將裁定權更多地讓度給患者。醫療條件無差的醫療機構,藥品的涵蓋廣度則成爲了患者“用腳投票”的依據。低價、保質的國家集採藥,自然會成爲醫療機構“薄利多銷”的熱點所在。相信更多醫院、藥房,也會因爲衆多消費者的選擇,改變採購藥品的利益初衷。這無疑是一種雙向促進,至少,讓那些只知牟利的藥企和醫療機構,感覺到此路不通。

政府部門與藥企之間多次“靈魂砍價”,爲的就是讓更多患者享受更溫暖、實惠的醫療保障。談判藥消除“最後一公里”的路障,談判成果才能真正落地,真正達到惠民的目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