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幕式會場外舉行的創新展上,南京企業製造的“下肢步行康復外骨骼”儀器受到關注。 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馮芃 攝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前不久,科技部正式批覆《南京市加快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行動方案》,肯定南京“樹立了創新驅動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新標杆”。

江北新區產業技術研創園。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攝

21日上午,圍繞“新發展格局下的城市創新”主題,2021南京創新周紫金山創新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1500餘名嘉賓、創新者和海內外客商線上線下齊相聚,共話創新創業、共謀合作發展。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省委副書記張敬華,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韓立明致辭,市委副書記沈文祖出席。

“創新猶如種子,南京就是它生長的土壤。”開幕式上,韓立明用五個賦能解讀南京堅定創新驅動這一戰略選擇,並表示將當好“園丁”,耐心地培土育苗,爲每一位勇攀高峯的科學家、創新創造的企業家、走在前沿的投資人、追夢逐夢的創業者構建一流生態,用智慧和汗水澆灌創新之花、成就產業森林的根深葉茂。

科技部肯定南京“樹立了創新驅動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新標杆”

近年來,南京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21”戰略,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的制度體系不斷完善,科創企業森林積厚成勢,城市創新集聚度、活躍度、開放度大幅提升,科技部正式批覆《南京市加快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行動方案》,肯定南京“樹立了創新驅動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新標杆”。

新標杆究竟什麼樣?南京用五個“一”給出答案。

——新標杆體現爲一組數據的精彩蝶變。“十三五”期間,南京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提高至3.38%、擴大0.39個百分點,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至1.2萬億元、增長35.5%,高新技術企業數增至6507家、增長4.1倍,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81.93件、居全國第三;南京在科技部2020國家創新型城市排行榜中居第4位,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第21位。

紫金山實驗室。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

——新標杆體現爲一批成果的破繭而出。紫金山實驗室成爲國家實驗室基地,取得5G毫米波相控陣芯片、全球首個大網級網絡操作系統等原創性技術突破,有力支撐了國家網絡安全和產業安全。同時,南京正積極爭創綜合交通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第三代半導體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平臺,創新策源地功能加快提升。

——新標杆體現爲一波企業的枝繁葉茂。持續做好移栽大樹、培苗育樹、老樹發新芽“三棵樹”文章,引入中汽創智、中興通訊等一批百億級高技術項目;積極構建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全市獨角獸企業達15家,居全國第五,“十三五”期間,新增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1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35家;大力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軟件和信息服務、智能電網等入選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

——新標杆體現爲一羣創將的勇立潮頭。深入實施紫金山英才計劃,開展“百校對接”和“生根出訪”,累計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創業人才3700多名,他們之中,有獲得諾貝爾獎的頂尖科學家,有擁抱祖國的海歸博士,有把科研成果從“書架”搬上“貨架”的研究人員……爲了給各類創將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我市累計建設產業公共服務平臺290多個,海外協同創新中心、“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等載體,讓南京創新融通世界、鏈接全球。

海智灣國際人才街區。棲霞區供圖

——新標杆體現爲一種氛圍的悄然而成。以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爲突破口,深化科技體制綜合改革,推出科技成果確權、人才評價、市場化運作、科創基金等一攬子改革舉措,營造一流創新生態,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目前,全市新型研發機構已有400多家,孵化引進科技型中小企業9000多家。積極推進創新治理架構、高新園區“去行政化”等改革,各類主體的創造活力充分湧流,在南京,“空氣中都散發着創新的味道”。

藍天白雲下的南京城。南報融媒體 馮芃 攝

科技自立自強,南京這樣擔當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南京站到了新的風口,必須堅定創新驅動這一戰略選擇。”韓立明說。我們將扛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南京擔當,以實施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行動方案爲抓手,以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爲目標,用創新爲實體經濟賦能,加快把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爲高質量發展產業優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具體在五個方面賦能:

一是賦硬核科技之能,推動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加快未來網絡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培育水生態安全與健康、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健康食品智能製造等高水平創新平臺集羣,打造紫東科創大走廊、麒麟科技城等戰略科技力量承載區,成爲“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緊扣製造業發展需求,每年開展50項以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煉就更多的“獨門絕技”。

二是賦綠色低碳之能,推動優勢產業出新出彩。以推進碳達峯碳中和行動爲牽引,加快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和智慧能源利用體系,打造江北新區碳中和示範區,創建江心洲和南部新城零碳未來城,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聚焦鋼鐵、石化等產業,深入實施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工程,加快技術變革,切實提升“含綠量”“含金量”。

三是賦空間承載之能,推動創新佈局優化升級。構建“巷、港、灣、園”多層次創新佈局,促進產業發展空間與科創功能空間高度融合。

秦淮硅巷國際創新廣場。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

四是賦開放融合之能,推動優質資源內聯外引。大力推進區域融合,積極融入長三角科創共同體、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打造南京都市圈網絡型區域創新體系。積極深化校地融合,重點培育40家以上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高效銜接。深入抓好全球融合,發揮國家級江北新區、自貿試驗區等優勢,不斷完善海內外聯動創新網絡,持續擴大國際創新合作“朋友圈”。

長三角城市羣。市發改委供圖

五是賦新型要素之能,推動發展環境高效集約。堅持軟硬環境一起抓,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營商環境、創新環境同步升級。構建數字平臺“強支撐”,推動工業互聯網與產業生態圈相融共生,每年推出1000個以上數字化應用場景;用好金融資本“強槓桿”,引進更多創投風投,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等試點;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創新人才引培、流動、評價等機制,營造近悅遠來、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環境,努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人才嚮往集聚地。

2019中國南京創新周硅谷站”融合之光“展覽現場的南京城牆造型,上面掛滿了秦淮荷花燈。南京創新周組委會供圖

創新週六大類、百餘場活動精彩紛呈

南京創新周是南京規模最大、層級最高、涉及面最廣、成效最爲顯著的科技創新“主場活動”。連續兩屆南京創新周的成功舉辦,共彙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名嘉賓,發佈1300多項科技產品,簽約項目總投資超過1900億元,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2021南京創新周,一批國際行業大咖、知名企業、前沿科技成果集中亮相,一批創新水平高、產業帶動性強的重大科技項目簽約落戶。同時,線上虛擬三維界面展覽空間,呈現海內外數百項“黑科技”,讓觀衆自由探索;線下主題展覽,涵蓋歷屆創新週迴顧及新研機構、創新企業的創新成果和產品實物,提供“一步一場景”的觀展之旅。

2021南京創新周紫金山創新大會通過“創新座標”“自立自強”“開放合作”“引領未來”四個篇章,邀請衆多重量級嘉賓解讀南京創新實踐、分享城市創新理念、探討共同發展願景。

本屆創新週期間,將打造百場主題活動大禮包,具體包括科技高峯論壇、區域合作峯會、產業對接活動、開放創新沙龍、創新創業大賽、全民感知創新等六大類、百餘場精彩紛呈的活動。

主辦方供圖

登錄2021南京創新周官方網站,在頂部導航欄“展覽展示”板塊中選擇“雲上展覽(3D)”,即可進入線上觀展平臺。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南京書寫“強富美高”新一個五年答卷的開篇之年。2021南京創新周的舉辦,將爲建設“創新名城、美麗古都”注入澎湃動能。

南報融媒體記者馬金江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