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江藥業與唐明本草公司簽署了聯合在泰國設立天然藥物研究所的合作備忘錄。(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佛慈唐明中醫中心聯合甘肅中醫藥大學在泰國舉辦第二次海外線上培訓中醫 。(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蘭州6月22日電 (閆姣)“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甘肅人,希望能夠成爲泰國與甘肅之間的橋樑。”出生於蘭州市的虎炎,現是一名泰國籍華人。多年來,她以傳播中醫藥文化爲起點,促進泰國與甘肅在經濟、醫療、文化、旅遊、教育、特色“土味”等多領域的往來。

“緣起”中醫:別國街頭嘆“相見恨晚”

時間回到1994年,虎炎來到了泰國發展。初到異國,感到十分艱難,“人生地不熟,不會說泰語,一切從零開始。”在1997年金融風暴中,她經營的外貿生意受到沉重打擊,思鄉之情更加濃烈。在泰國經濟恢復快速時期,她勸說親戚去了泰國,將母親也接到身邊侍奉。

2002年,虎炎母親因腦溢血手術後成爲植物人。虎炎偶然看到泰國一家康復中心內用電針治療患者,突然聯想到中醫的鍼灸,幾經周折在泰國曼谷尋覓到一家中醫診所,請中醫爲母親扎針、推拿。經過中西醫結合長期治療,母親逐漸可以走路,能說話。

2009年時,虎炎的一位中國朋友前往泰國經營中醫藥生意,尋求她的幫助。出於對中醫的感激,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並在泰國推廣中醫藥文化。

東南亞是世界上華僑華人聚集最多的地區,泰國有1500萬華人,有中醫藥文化之根。虎炎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中醫藥在泰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後歷經了幾百年傳承和傳播,在華僑華人圈已廣爲接受。

在從事中醫藥進出口貿易的同時,虎炎感受到中醫文化的精粹和偉大,暗下決心傳承中醫、發揚中醫。她將“觸角”伸向中國的藥企,在2010年,把三九藥業集團的中藥顆粒劑首先引入泰國。在她看來,中醫要走向國際化,中藥必須首先標準化、國際化、產業化,而顆粒劑對國際市場和不瞭解中醫文化的海外民衆,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剛開始大家都不認可顆粒劑,認爲它的藥效不如中藥材。”虎炎坦言,當時沒多想,就“悶頭開始幹了”。從天天遊說當地衛生部門,到挨家挨戶找藥店推介,足足用了兩年多時間,最終讓顆粒劑合法進入泰國。

“尋根”甘肅:牽線搭橋“兩地情”

因推動中醫在泰國落地,虎炎2017年受甘肅僑聯邀請,參加公祭伏羲大典,作爲海外華僑華人代表獻花。“獻花的一刻我突然熱淚盈眶,感謝家鄉給我的機會,我也將盡力推動甘肅藥材走向全世界。”也在那一年,她成爲了甘肅省商務廳駐泰國首席代表。

一直以來,虎炎爲甘肅中醫藥在泰國落地生根“來回奔忙”,她克服重重困難,邀請泰國衛生部等多批官員,2018年、2019年兩次組團泰國政府考察甘肅藥博會,定西市臨洮縣、岷縣等中藥材原產地,助推兩地中醫藥合作。

2018年,岐黃泰國中醫中心在曼谷掛牌,以中醫藥作爲重要板塊的KASEMRAMRD國際醫院開業,開業2年以來,中醫藥被更多泰國民衆所接受。

2019年,她與具有“中華老字號”蘭州佛慈制藥集團公司協商,共同達成意向,成立佛慈唐明中醫中心,致力於弘揚中醫,傳承中醫。目前是泰國第一家集門診和住院部爲一體的綜合中醫中心,面積1800平米,在疫情期間推出“甘肅方劑”,得到了衆多泰國民衆認可。

今年,虎炎又再度推進甘肅省衛生健康委與泰國衛生部泰醫和替代醫學司線上簽約,甘肅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與泰國著名大學瑪希隆大學簽約,同時KASAMRED國際醫院佛慈唐明中醫中心也與甘肅省附屬醫院簽訂了共同推進醫療科研合作友好協議,開啓了雙方醫療、科研、學術領域的合作。

虎炎說,近年來,泰國家境優渥的父母都願意將子女送去中國學習中醫。第一年在泰國讀中文,此後三年時間用泰語學中醫,第五年去中國的中醫醫院各科室實習一年,而且研究生和博士生都要在中國就讀。據統計,現在全泰國有中醫執照的達1657人,年輕的中醫師有1000人左右,都是土生土長的泰國人。

無悔“反哺”:中醫爲媒促多徑往來

成爲甘肅駐泰國商務首席代表後,虎炎積極促進兩地多方位交流合作。近期,正在推進泰國商務部和甘肅商務廳的官方政府合作,冀通過信息分享、協同商業推廣及商貿活動,爲廣泛的商業項目提供便利等方式,鼓勵和拓寬兩地合作領域。項目涉及中藥材、教育、文化、旅遊、經濟等內容。

提及兩地合作的困難,虎炎直言,最難的是認知和語言關。她舉例說,甘肅的旅遊宣傳片沒有泰文版。2019年,她與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溝通,增加了泰文版的甘肅旅遊宣傳片、宣傳冊及視頻,讓泰國官方及民衆感受到了甘肅的“熱情邀約”。

長期以來,她還致力於將中國脫貧經驗、甘肅歷史文化,以及蘭州牛肉麪、蘭州百年中山橋等細小的事物,用文字和視頻資料翻譯成泰文,贈與當地的政府部門及社團,並在優酷、臉書、LINE等國際傳播媒體宣傳甘肅。

“這些年,我儘自己微薄之力爲家鄉做得一些事,甘肅政府和領導給予我大力的支持和幫助,作爲中國人、甘肅人我感到驕傲。”虎炎說,出生於“天然藥庫”甘肅,走上弘揚中醫文化的道路,都是“命中的緣分”。有很多次,在開闢中醫的道路覺得很艱難,走不下去了,但回頭想想,還是覺得必須堅持。”(完)

來源:中國僑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