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中國航天員有自己的專屬英語單詞。

近日,航天英雄楊利偉在一次活動中說:“大家還記得,國際上管航天員叫astronaut,但我們成功創造了一個新的詞,我們把中國的航天員叫taikonaut。”

這個由“太空”的拼音和英語astronaut混成的拼綴詞,已經被牛津詞典收錄,意思爲Chinese astronaut(中國航天員)。

這不是楊利偉第一次提到這個詞,在去年“向上的力量·未來十年”演講盛典上,他也非常驕傲地說起這個中國航天員專屬的英文單詞。

他還回答了人們好奇的一些問題:航天員的生活和訓練是怎樣的?進入太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是什麼力量在支撐着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一起來看這場精彩演講,聽楊利偉爲你講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背後鮮爲人知的故事。

戳視頻,看精彩演講☟

以下爲演講全文:

大家好,我是楊利偉,中國的第一批航天員。

提起航天員,我想在二十幾年前,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航天員這個職業是幹什麼的。

記得那個時候,我兒子上小學,在填家長這一欄的時候填了“航天員”,很多家長不知道航天員是幹什麼的。

國際上管航天員叫宇航員,astronaut。因爲中國的成功,我們造了一個新詞叫taikonaut。

今天在這裏,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這個團隊的生活。

▌揭祕航天員魔鬼式訓練

我曾經這樣去形容我們團隊的生活: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體會過就不知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擁有過就不知其中的真諦。

很多人都說,航天員的訓練是魔鬼式的訓練。雖然有時候我們覺得這麼說有點言過其實,但是很多時候的訓練和生活真是這樣的。

大家知道我們要脫離地球的引力進入太空,就要承受火箭把你推舉到這個軌道上的加速度。我們在地面進行航天員訓練的時候,是用離心機來實現的,要進行八個G的加速度訓練。什麼概念?說通俗一點,就是有你八個自己壓到自己的身上。每次做這種訓練的時候,臉部都會拉變形,眼淚會不由自主地往下流,你根本控制不住。

即便是這樣,在承受這種負荷的情況下,我們還要進行操作。在操作的時候,我們手裏會拿着一個報警器。用來幹什麼呢?就是當你一旦承受不了了,隨時按下這個報警器,實驗馬上就會終止。但是自1998年航天員大隊成立以來,22年過去了,沒有一個航天員把這個報警器按下過。

像這樣的訓練還有很多。大家知道上了太空以後,會很容易誘發空間運動病。那我們在地面要進行這方面的訓練,用什麼方法呢?我們用轉椅、鞦韆。

這樣的一個訓練週期中,要進行五天連續訓練,每天都要進行十五分鐘的連續旋轉,很多人幾天都喫不下飯。

爲了承受從太空返回時從微重力到有重力的情況,我們還要進行立位耐力的訓練,要進行下體負壓的訓練。我們要適應這種狹小環境和高負荷的工作,還要進行剝奪睡眠的訓練。三天三夜,在密閉的環境中,一個人在裏面不允許睡覺,要工作。

今天講向上的力量,那麼是什麼力量支撐着航天員一直默默地承受呢。我想是一份精神、一份責任和一份擔當。

當1998年成立這個團隊的時候,我們在國旗下進行了宣誓。我想從那一刻起,我們選擇的不是一個職業,而是一份責任。正因爲有了這份責任,才支撐着大家去默默地面對種種艱辛,默默地去堅持。

▌祖國利益高於一切

如果大家去到中國航天城,到了航天員大隊外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句話——祖國利益高於一切。這不單單是我們的訓練生活,我們的家人也是一樣。

我記得神舟六號飛行前,神六航天員聶海勝回家去看望他的母親。那時候,他母親已經腦出血癱瘓在了牀上,不會說話。當海勝回家看望母親的時候,他弟弟說了這樣一句話:哥哥,你放心地去飛吧。我們兩個人一個盡忠,一個盡孝。

那個時候,我已經在做航天員選拔和訓練工作了,聽到這件事之後非常感動。這就是我們航天人的覺悟和航天員家屬的覺悟。

在我們的身邊,不單單有親人,還有戰友。

不知道大家去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沒有,在那裏有一座烈士陵園。六百多位烈士,默默地躺着。幾十年來中國航天的發展,不僅承載了他們的汗水,還有生命。他們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四歲,最小的只有十七歲。

每一次發射,我們都會去祭拜英烈。如今那裏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管是哪來的車輛,在路過烈士陵園的時候都會鳴笛。

正因爲有了這些奉獻,有了這些犧牲,才讓我們有機會去經歷這份艱辛,才讓我們收穫了這份快樂。

▌爲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2003年10月15日,我搭乘神舟五號進入太空。

我記得,當把手邊的工作完成後,在束縛帶解開的第一時間衝到了舷窗旁。

這一刻我已經忘記了,訓練的時候是要怎樣去控制自己。我衝到舷窗旁去俯瞰外面,看人類賴以生存了一萬多年的美麗家園。

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作爲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體會到了此番經歷帶來的快樂。

所以,當我第一次能夠把手套摘下來用筆寫字的時候,我在工作日誌的背面寫上了這樣一句話——“爲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中國航天走過了幾十年,時至今日,我們的載人航天已經進入了空間站時代。我們的空間站會在2022年前後建成,未來將會在太空中工作十年以上。

我記得,世界上最大年齡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是美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約翰 ·格倫。他在七十七歲的時候作爲被研究對象再次進入了太空。

那我們呢?將來的十年我們在路上,將來的二十年呢?我想,我們可以,也依然在路上。

因爲我們的夢想和國家的需要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我們的目標是讓中國邁入航天強國,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謝謝大家!

編輯:唐曉敏 左卓

China Daily精讀計劃來了!

每天20分鐘,

帶你學英語,看世界!

來源:中國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