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总长270米、总宽76米的“国信”号超大型石油钻井平台在浦东海事局“海巡01052”轮的护航下通过南槽出口,长江口南槽航道(简称南槽航道)迎来了试运行1年以来通过的第100艘超限船舶。

小布6月22日从浦东海事局了解到,自运行以来,南槽船舶流量总体上呈现环比上升态势,大型船舶分流量增长明显,交通流高峰时段时长逐步增加,通航效率大大提升。

截至目前,南槽航道已累计进出口船舶18.3万艘次,在大风或能见度不良之后的集中进出口高峰期,峰值流量可达日均600艘次以上,日均经南槽水域进出的7米及以上吃水船舶占比已由2020年初的7%上升至12.5%。

船舶的大型化以及南槽航道交通流量大幅增加给海事监管,尤其是通航一线现场监管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在这个长江口的“咽喉”要道,如何确保船舶航行安全?浦东海事局外高桥海巡执法大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优化巡航模式 精准值守

搁浅率和事故率同比下降近80%

南槽航道全长35.5海里,据统计,整个上海港43.4%的集装箱、81%滚装汽车和90%多的粮食都要从此处经过。

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完工后,大吃水船舶数量增多,尤其在潮汐初涨阶段,进口船舶集中,航道段面瞬间交通流增大,4船并行进口现象普遍,由于人工疏浚航道宽度有限,受狭管效应影响,船舶间碰擦及偏离航道导致搁浅等事故风险进一步增加。

根据上述主要矛盾,外高桥海巡执法大队结合辖区点多线长的特点,提出了打卡式巡航模式,将执法力量重点投放在监管警戒区、锚地等事故多发水域。南槽S19灯浮附近是整个航道最狭窄的航段,险情发生概率较高,为此,外高桥海巡执法大队党支部还成立了“海巡0102轮党员先锋队”,重点盯防S19附近水域,将“支部”建在现场执法艇上。

“通过精准监管,一年来,南槽航道搁浅率和事故率同比下降近80%。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水上巡航工作的优势,确保重点时段、重点水域对重点船舶实施常态化监管。”浦东海事局外高桥海巡执法大队负责人介绍。

创新监管、信息科技赋能弥补盲点

监管成本、监管效率“一降一升”

南槽航道通航能力提升之后,浦东海事局持续加强交通组织工作,加大查违纠违力度,通过利用手机短信开展安全信息提示工作。实现了对南槽航道全段“点对点船舶短信预警预控服务”等。

“每天两次的涨潮水时段船舶流量最大,所以我们在现场加大执法力度,规范交通流,防止船舶违反规定航路航行造成事故。”外高桥海巡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告诉小布。过去一年,大队累计提醒重点船舶3500余艘次,查处违章行为15起,确保南槽航道水域持续保持安全稳定向好。

2020年初,外高桥海巡执法大队在南槽水域开展了立体巡航模式探索,致力于形成“三位一体”全方位监管模式。

“‘三位一体’是通过充分整合陆基电子巡航系统、水基巡逻艇和空基无人机三种巡航手段的综合效能,从根本上提高现场监管的广度和精度,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覆盖。电子巡航具有强大的数据优势,可以从宏观上对南槽航道进行监管,而巡逻艇、无人机则是从‘微观’角度抓重点。”外高桥海巡执法大队负责人说。

数据统计显示:自2020年7月份以来,外高桥海巡执法大队无人机工作组依托海事首制船艇“海巡01052”轮强大的信息平台终端优势,通过船载无人机累计飞行巡航时长300多小时,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实现了降低监管成本和提升监管效率的双丰收。

去年以来,浦东海事局结合南槽水域船舶流特点,通过在南槽航道端部和重点航段设置5条船舶流量统计线等创新技术,有效提升了通航监管的智能化水平。

“南槽通航条件改善之后,超大型船舶的管理以及超规范船舶的管理也愈发重要。现在经常会有一些大型的空载散货船以及新建的超大型油船、散货船、海工平台等从南槽航道出口。我们充分运用信息系统,提前设置提醒,通过现场交通维护,避免此类船舶与正常交通流产生冲突,全力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去年,单就超限船舶一项,我们就服务保障了100余艘次。这对南槽通航环境安全稳定至关重要。”浦东海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文字:杨珍莹

编辑:王雨蒙

来源:东方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