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月4日被納入封控管理起,“鄰里相助”對4766戶中海錦城居民來說,便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

在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採樣前,有人不忘在業主微信羣裏提醒大家,低樓層的街坊走樓梯,把電梯讓給高樓層的鄰居。遇上孩子生病,有人一通電話打去物業和社區,救護車緊急上門送診……

然而,就在6月18日,佛山新增1例境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出現在這座小區。疫情防控氣氛愈加凝重,封閉式管理從零“計時”。足不出戶,每天一次上門核酸檢測採樣,生活物資無接觸配送到家——10653位居民不得不共同面對人生的這段第一次經歷。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家有油、有鹽、有米,需要的@我。”有人在微信羣裏主動曬“家底”,怕有鄰居爲了柴米油鹽的事擔心。有人笑着回應:“我家還有大半包鹽,不夠我上去找你。”遠親不如近鄰,此時不就認的這個道理嗎?

“疫情期間,鄰里互助的友好氛圍令我們動容。但我們提醒您爲切斷病毒傳播鏈,不要進行鄰里間物資往來傳遞。”恰在此時,物業“管家”貼出羣公告發布重要提醒,“因物資傳遞有嚴格流程,需在傳遞前進行消殺,並記錄對接時間的。”

一位業主插話: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目前大家要做的主要任務是阻斷疫情傳播鏈,彼此暫時不能相互接觸……如果鄰里之間交換物資或接濟,這將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行爲。

“每次配送物資之前,物業小哥先要花2小時對每棟樓全面消毒。爲什麼?”有業主接着拋出問題,並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是爲了竭盡全力對付哪怕是小概率發生的危險。“大家要客觀冷靜認識我們的處境,一起努力!”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可以說,疫情正在使得社區鄰里關係作出改變。儘管《周禮》曾說“五家爲鄰,五鄰爲裏”,但身處現代都市,隨着生活半徑的不斷擴大,鄰里早已突破傳統的地理位置概念,經歷着新一輪重構。尤其在疫情期間,鄰里之道首先要合乎依法科學有序防控的要求,適時而積極地作出調整。

當前,沒有比疫情防控更重要的工作。每個人都要當好抗疫“第一責任人”,並與鄰里一道,營造社區治理新風尚。如此一來,“遠親不如近鄰”的美好故事便能以嶄新的內容和形式,不斷生動地續寫下去。

文/廣州日報評論員 楊博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胡俊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