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推進兩年不及預期 雲遊戲產業難落地

證券時報記者吳志

2019年6月,我國5G商用正式拉開帷幕,而云遊戲被認爲是5G時代最先落地的應用,被寄予了厚望。不少從業者認爲,到2021年,雲遊戲產業將逐步成熟。

兩年時間過去,國內5G網絡大面積鋪開,5G終端用戶已突破4億。與此同時,國內雲遊戲平臺雖然衆多,但多數產品仍處於測試階段,平臺用戶數量低、遊戲品類不豐富,商業模式也尚未成型,雲遊戲產業條件成熟尚需時日。

產業落地條件尚未成熟

今年2月,備受關注的谷歌雲遊戲平臺Stadia關閉了第一方遊戲開發工作室,該工作室旨在爲Stadia開發獨家遊戲產品。公開報道顯示,谷歌關閉該工作室的原因是Stadia發展勢頭緩慢,玩家數量未達預期。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國內。今年4月,有上市遊戲公司暫停了雲遊戲業務,下線了雲遊戲官網;還有知名雲遊戲平臺傳出了裁員、資金鍊斷裂的消息。

伴隨着5G網絡商用,2019年開始,國內雲遊戲平臺快速增加,2019年被部分從業者稱爲“中國雲遊戲元年”。對於雲遊戲未來的發展,當時一些廠商預期較爲樂觀。

“雲遊戲的爆發與5G網絡的大規模商用有必然聯繫,預計2020年,會有更多遊戲廠商推出雲遊戲體驗平臺,雲遊戲的真正成熟可能會在2021年。”2019年底,有遊戲公司高管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與兩年前相比,如今的雲遊戲產品的確更豐富了。但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平臺用戶量、活躍度、遊戲內容豐富度,雲遊戲產業距離成熟都有較大差距。

從市場規模來看,國內機構對於2020年雲遊戲市場規模的測算,在6億元至68億元之間;而2020年,我國遊戲市場銷售規模超過2700億元,雲遊戲在其中佔比極低。

從遊戲產品來看,經過兩年發展,現有遊戲“上雲“,仍然是行業主流運營模式。備受市場關注的原生雲遊戲,未成氣候。2020年,有多家遊戲公司對外表示,正在積極研發原生雲遊戲產品,但多數至今仍在開發階段。

“真正的雲遊戲,是基於雲技術開發的新遊戲,現在的雲遊戲,都是基於現有產品去做‘雲化’,只是操作或技術層面的調整。真正基於雲技術開發的雲遊戲,玩法的拓展空間是巨大的,嚴格來說,現在大家見到的,還不是真正的雲遊戲。”國內某遊戲公司副總裁王峯(化名)對記者表示。

“首先雲遊戲的發展肯定是比較快的,但是跟大家的預期還有差距。雲遊戲是一個生態,要解決的絕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所以雲遊戲不太可能迅速成爲市場主流,而是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王峯說。

中小學生玩家過半

遊戲產品是否成功,用戶認可度至關重要。如今,不少遊戲廠商都在大力推廣雲遊戲產品,但市場反響普遍不佳。即便是騰訊、網易等頭部廠商的雲遊戲產品,也難以激起用戶興趣。

爲了推廣雲遊戲,遊戲廠商可謂大幅“放低了姿態”。比如騰訊全面開放了雲遊戲生態,非騰訊產品也可接入平臺;爲了讓玩家體驗“氪金”的快樂,騰訊旗下雲遊戲平臺會不定期提供免費大R(指在遊戲中大量充值的玩家)遊戲賬號,供用戶體驗。

相比普通遊戲,雲遊戲的客服體驗也要好很多。包括騰訊、網易在內的雲遊戲平臺均建立了大量QQ羣,用於用戶交流、反饋問題,在一向缺乏直接交流渠道的遊戲界,這一舉動算得上是“親民”之舉。

不過,即便如此,雲遊戲平臺的發展也難言成功。目前,多數雲遊戲平臺不僅玩家數量較少,且低齡用戶、嚐鮮體驗用戶,低端設備玩家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國內雲遊戲的破冰,很大程度上來自持有低端設備的玩家羣體‘越級’體驗大作的需求。”騰訊研究院與Newzoo聯合發佈的報告中寫道。

“玩雲遊戲主要是因爲手機配置太低,有些遊戲安裝不了;而且現在我有童鎖,每次只能玩2小時,雲遊戲平臺的免費時長就夠用了,不需要額外付費。如果換了新手機,可能就不會玩雲遊戲了。”一名16歲的雲遊戲玩家對記者表示。

低齡化是雲遊戲的顯著特徵。證券時報記者在雲遊戲平臺官方組織的多個遊戲羣中發現,雲遊戲用戶年齡普遍偏低。如騰訊一個成員超過600人的雲遊戲羣中,“00後”達66%;格來雲1800人的玩家羣中,“00後”佔比59%;成員超過1500人的網易雲遊戲羣,“00後”高達73%。

5G雲遊戲產業聯盟今年1月發佈的《雲遊戲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顯示,目前雲遊戲玩家用戶明顯低齡化,25歲以下用戶佔比近80%,18歲以下的中小學生用戶超過50%。受這一用戶構成影響,雲遊戲平臺用戶在寒暑假甚至會出現明顯的“潮汐現象”。

綜合來看,雲遊戲產品的用戶羣體,與整體遊戲用戶有明顯差異。尤其是在對大製作、高品質遊戲需求較高的成熟年齡段遊戲人羣中,雲遊戲的接受程度還不高。

多項問題待解

雲遊戲想要被大衆接受,遊戲體驗是最重要的一關。與發佈初期相比,如今市場上的雲遊戲產品體驗已明顯改善,但相對於本地遊戲,延時高、畫質低、不穩定等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在射擊、競速等遊戲中表現更明顯。

“如果把傳輸的碼率提到足夠高,雲遊戲是完全可以達到本地甚至超過本地效果的。但一方面,現在終端網絡相對複雜,有5G、4G、WIFI等等,如果把碼率提高,部分網絡環境可能會卡頓;另一方面,碼率過高成本也會升高,雲遊戲平臺要在體驗和成本之間進行平衡,對碼率進行一定限制。“雲遊戲技術服務商海馬雲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成本上,帶寬成本相對比較透明,定價權在運營商,優化空間較小。我們的經驗是,雲遊戲要取得成本和體驗的平衡,就必須走定製化服務器架構方案,誰家能夠把服務器密度做得越高,就越能夠把單位併發的成本攤下來,降低雲遊戲的整體成本。“上述海馬雲人士表示。

在內容方面,雲遊戲最初吸引用戶的一大概念是,用戶不需要花大價錢升級高配置終端,也能暢玩高品質遊戲。但現階段,國內雲遊戲主要來自各種移動遊戲的“雲化”,而一直標榜的3A(指高成本、高體量、高質量遊戲)遊戲、主機遊戲等較爲稀缺。

受國內遊戲產品進口限制,未來海外廠商的高品質遊戲在國內發行可能存在困難。雲遊戲平臺缺乏高質量遊戲,對玩家的吸引力勢必大打折扣。

商業模式也是難題。目前,市場上主要雲遊戲平臺多采用免費體驗模式,但玩家要獲得更多遊戲時長,或使用更高畫質,則需額外付費。但免費遊戲模式一直在國內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習慣了免費的玩家,短期內並不能輕易接受付費模式。

“現階段,雲遊戲平臺的目的是在短期內吸引更多用戶,所以收費多是象徵性的,很多平臺還會送給用戶大量免費時長。如果未來成本沒法大幅優化,還以這個價格提供服務,肯定是不能維持的。“廣州某雲遊戲平臺高管林順(化名)對記者表示。

除上述問題外,參與者水平參差不齊,行業技術標準不統一、遊戲版權侵權等問題,都阻礙着產業發展。“問題現在大家都意識到了,比如統一的行業標準就很重要,怎麼授權,收益怎麼分配,沒有標準很多東西就不便推進,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時間。“林順表示。

前景仍被看好

雖然雲遊戲現階段的發展不如預期,但作爲被高度認可的遊戲產業未來發展方向,雲遊戲還是被各大廠商一致看好。目前,行業內對於未來的市場規模存在較大分歧。但相同的是,業內對於雲遊戲產業的增速均抱有較高期望。

如5G雲遊戲產業聯盟發佈的報告認爲,2020年,中國雲遊戲市場規模約32.6億元,隨着用戶對雲遊戲接受程度逐年提高,高品質和創新玩法的雲遊戲內容刺激用戶消費意願提升,2023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35.5億元。

騰訊研究院發佈的相關報告認爲,2020年,國內雲遊戲產業市場規模爲0.68億美元(約6億元人民幣),到2023年將增至8.8億美元(約57億元人民幣)。艾媒諮詢發佈的報告則認爲,中國雲遊戲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193億元增至2023年的986億元,成爲一個千億級市場。

“我們現在每月服務的獨立設備數超過了3000萬,增速很快。雖然雲遊戲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但從2019年到現在,雲遊戲還是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增長,現在行業內也有共識,大家對雲遊戲未來的發展還是非常樂觀的。”前述海馬雲相關人士表示。

目前,遊戲廠商對雲遊戲的投入保持在較高水平。以騰訊爲例,除了運營旗下騰訊START、騰訊先遊、騰訊即玩等多個雲遊戲平臺外,騰訊還對外投資了菜雞雲遊戲、優必達(Ubitus)等雲遊戲平臺。

今年5月,咪咕文化、優刻得以2.8億元投資了雲遊戲技術服務商海馬雲;莉莉絲投資了雲遊戲技術平臺念力科技;4月份,雲遊戲技術服務商蔚領時代獲小米集團領投的1.5億元融資,米哈遊、中手遊等遊戲公司進行了跟投。

經過近兩年的發展,雲遊戲在市場化中的各種問題逐漸暴露,無論是技術、成本、內容,還是產業生態、商業模式,都需要長期的投入和建設,雲遊戲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對此,遊戲廠商比以前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不久前,騰訊先遊雲遊戲運營總監操偉就公開表示,雲遊戲是一個重資產的業務,需要解決技術、內容、成本上的問題,尤其是服務器與帶寬成本,雲遊戲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短跑。

相關文章